(标准的附录)
各类布面疵点的具体内容
A1经纬纱粗节
经纬纱的粗节是指纱的局部呈明显粗细状,是原纱直径五倍以下的为不明显,是原纱直径五倍及以
上的为明显。
A2经向明显疵点
粗经、纱支用错、综穿错、筘穿错、筘路、多股经、双经、并线松紧、顶绞t、组织变形、断经、断疵、沉纱、
星跳、跳纱、边撑疵、烂边、修理不良、错纤维、油经、油渍、锈渍、锈经、不褪色色经、水渍、污渍、浆斑。
A3纬向明显疵点
错纬、条干不匀(包括粗、细)、麻粒子(是原纱直径的六倍及以上)、麻皮、脱纬、缺纬、双纬、百脚、错
纹、毛边、云织、杂物织入、油纬、不褪色色纬。
A4横档
拆痕、稀纬、密路。
A5严重疵点
0.2 cm以上的破洞、豁边、1 cm以上的烂边、0.5 cm以上的跳花、1 cm以上的组织变形、不对接的
轧梭、8 cm× 8 cm内有10个结头、金属杂物织入、粗0.3 cm以上的杂物织入、影响组织的浆斑霉斑、损
伤布底的修理不良。
A6经向疵点及纬向疵点中的一些疵点是共同的,在分类中只列入了其中一类,在另一向出现时应按
此向疵点评分。
A7如果布面上出现上述分类中没有包括的疵点,只要符合条件,也应评分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疵点名称的说明
B1破洞:经纬纱共断或单断经纱、纬纱2根及以上的,在断纱处有跳纱,按断纱处理。
B2跳花:3根及以上的经纬纱相互脱离组织并列跳成规则或不规则的“#”字状,跳花处夹有断经、断
纬、星跳的按跳花评分。
B3毛边:指非纱罗边的织物纬纱露出边外。
B4破边:边组织断经或断纬。
B5对头不良:指经纱多根断头,未按顺序接头或接头不良。
B6纬缩:纬纱扭结织入布内或起圈现于布面。
B7边撑疵:边撑或刺毛辊使织物中纱线起毛或轧断。
B8粗节:指纱局部呈明显粗细形状。
B9拖纱:未剪去的纱头,拖在布面。
B10麻粒子:指浮于织物表面呈粒状或纱中纤维扭结呈粒状。
B11星跳:一根经纱或纬纱跳过2-4根纬纱或经纱织物表面形成一直条或分散性星点状。
e12跳纱:1~2根经纱或纬纱跳过5根纱及以上。
B13断疵:经纱断头纱尾织入布面。
B14断经:织物内经纱断。
B15沉纱:由于提综不良,造成经纱浮于布面。
B16综穿错:没有按工艺要求穿综,造成织物组织错乱。
B17双经:单纱(线)织物中有二根经纱并列织入。
B18筘路:织物经向呈条状稀密不匀。
B19筘穿错:没按工艺要求穿筘,造成布面上经纱排列不匀。
B20顶绞:经纱在织物表面呈块状或条状松紧。
B21 拆痕:拆布后布面上留下的起毛痕迹和布面揩浆抹水。
B22杂物:回丝、麻绒、木质、金属等织入。
B23错纤维:异纤维纱线织入。
B24麻皮:麻表皮纺纱过程中没有清除,附于或捻入纱线中并织入布面。
B25条干不匀:布面叠起来前后都能与正常纱线明显划分得开的较差的纬纱条干。
B26霉斑:受潮后布面出现霉斑。
B27双纬:一梭口内有二根纬纱(长超过布幅的1/40)。
B28错纹:与织物组织不一致。
B29密路、稀纬:能看得见的纬密过大或过小。
B30稀弄:纬纱排列特稀或空档,沿布幅方向超半幅,按最稀处量,稀处有双纬或脱纬按一根计。
B31 宽狭幅:幅宽上下偏差超过标准规定。
B32水渍:织物沾水后留下的痕迹。
B33浆斑:浆块附着布面影响织物组织。
B34错纬:直径偏粗、偏细长5 cm及以上的纬纱、紧捻、松捻纱织入布内。
B35错经:经纱支数或种类错。
B36错纹:织物组织错,在布面上呈条状。
B37百脚:斜纹或缎纹织物中一个完全组织内缺1~2根纱。
B38并线松紧:单纱加捻为股线时张力不匀。
B39粗经:直径偏粗(长5 cm及以上的经纱)织入布面内。
B40勒边:边凹进布边0.5 cm。
B41 大结头:由于细纱接头不良造成比原纱粗的较长的粗节。
B42云织:纬纱密度稀密相间呈规律性段稀段密。
B43组织变形:也称经缩浪纹,部分经纱受意外张力后松弛,使织物表面呈现块状或条状的起伏不平。
B44 脱纬:一梭口内有3根及以上纬纱织入布内。
B45断纬:织物内纬纱断2.5 cm及以下。
B46缺纬:织物内纬纱缺断2.5 cm以上。
附录c
(标准的附录)
修补范围及质量要求
c1织造疵点修补范围
c1.1布面上拖纱,布边的毛边全部剪成o.5 cm以内。
C1.2直径是原纱的五倍及以上,长度超过2.5 cm及以上的纱疵。
c1.3单根纱的断经、跳纱、经向的星跳、松紧经、粗经修补100 cm。
c1.4并列二根纱的断经、跳经、松紧经修补20 cm。
c1.5经纱和纬纱并列织补每处共补六根为限。
c1.6经纱和纬纱间隔织补每处共补八根为限。
c1.7脱纬和杂物全修。
c1.8油经、油纬、油污、油点全部洗掉。
C2织补方法
c2.1 织补疵点搭头应在0.5~0.7 cm。
C2.2并列织补的相邻二根纱,经和纬的纱头应有0.5 cm的差距。
c2.3织补后的经、纬纱必须保持布面张力均匀,布面平整。
c2.4织补的经、纬纱线应和所织补的布号的经、纬纱支一致。
c3织补后的质量要求及检查办法规定
c3.1织补后的经纬纱保持正常,经纬密合乎要求。
c3.2布面平整,不影响外观。
c3·3疵点修补时不能遗漏,也不能用减少纱线的办法,必须彻底织补完整。
附录D
(标准的附录)
标准断裂强力的计算方法
D1 计算
D1.1 织物断裂强力以5 cm×20 cm布条的断裂强力(N)表示。
D1.2断裂强力计算公式

D1.4.1织物紧度的查对
a)织物紧度在表D1所列的范围内时,K值按比例增减;
b)织物紧度小于表Dl所列的范围时,K值则按比例递减;
c)织物紧度大于表D1所列的范围时,K值则选表中最大值。
D1.4.2亚麻织物粗特(低支)、中特(中支)、细特(高支)规定的范围
粗特(低支)织物 61 tex及以上(16.5 Nm及以下)
中特(中支)织物 61~36 tex(16.5 Nm以上28 Nm以下)
细特(高支)织物 36 tex及以下(28 Nm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