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避免新旧棉一起搭配使用。由于旧棉已存放一年,即使原棉质量较好,在色泽上也有发黄现象,纤维强力也较新棉有所降低。如与新棉搭配使用或旧棉逐步进行过度至新棉,则出现色差的几率就较大(尤其对于清梳联及FA425(6)型粗纱机,有棉盘动程长,易混和不匀,粗纱卷装大,在细纱机上停留时间长的缺点)。同时对成纱强力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旧棉为当年度后期的原棉,则棉纤维成熟较前中期原棉纤维相对差一些,再加之存放一年,则染色着色能力就差一些。前几年由于经验不足,旧棉不了机,而新旧棉搭配使用,造成成纱出现色差。相继又出现了用户反映成纱染色不匀及布面白星现象。所以使用新棉时应将旧棉了机后重新配用。
(2)不同地区原棉搭配使用。我们所处华北地区,前期籽棉回潮率大,所以本地区所产皮棉新棉一般轧工质量相对较差,索丝、棉结、僵片等疵点较多,但手拣杂质较少。单纯使用本地原棉,在纺纱过程中则会造成棉结增加,短绒率升高,将会影响到成纱条干及成纱棉结。对于新疆棉新棉,轧工质量好,棉结、索丝、僵片少,原棉回潮率小,但带纤维杂质较本地棉高。如两者进行合理搭配互补不足,则会使成纱质量较单纯使用本地棉要好。如我公司纺C 18 tex品种时,开始全部为本地棉,成纱指标:条干CV平均为16.43%,千米棉结为493粒,搭配使用了21%新疆棉后,条干CV,为15.92%,千米棉结平均为398粒(平均值)。通过以上数据对比,在搭配使用一定比例的新疆棉后,条干CV下降了0.5个百分点,千米棉结下降了95粒。或许还有更适宜的搭配比例,还需进一步的总结去验证。
(3)及时进行调配。由于新棉刚上市,货源不是很充足,原棉的可选择性不强,实际配棉与理论配棉原则上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新棉的不断购进,我们可根据各批原棉的指标,对所用原棉及时进行合理调配,以使配棉质量更接近于理论配棉原则,使之更趋于合理化。从而也使成纱质量能稳定提高。
通过做到以上几点,我公司在新旧棉交替期间,成纱质量一直处于稳定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