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用途迥异的各种帽子

  和头巾、头帕一样,我国少数民族的帽子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的帽子,有各种不同的用途,同时又都是服饰的组成部份,具备一定的装饰效果,以满足于北方南方不同生活的需要。总起来看,中国少数民族帽子的用途和功能有这样几种:御寒,挡雨防虫遮阳;伪装;礼节表示;宗教信仰;装饰美化。当然,这六种用途并不是截然可分的,往往互相包容与交叉,甚至合而为一。

  我国北方冬季气候严寒,少数民族又多居住在江边、草原、高原地带,因而他们冬天所戴的帽子也就要求有较好的保暖性能。为适应这一要求,北方少数民族的帽子多用皮毛、毡、氆氇等制作,而且一般有帽耳,便于保暖御寒,挡风护耳。满族圆顶帽、赫哲族和鄂伦春族的狍皮帽、蒙古族的“四片瓦”帽、达斡尔族的狍头皮或狐狸皮帽、土族的毡帽、撒拉族的羊羔皮帽、裕固族的白毡帽、哈萨克族的三叶皮帽、塔塔尔族的黑色卷毛皮帽和各式戴帽等,都是保暖性能较好的帽子。

  冬天,蒙古族戴尖顶卷沿皮帽或“四片瓦”皮帽。两种帽子都用羊皮制作,讲究一点的用狐皮、貂皮或其它兽皮。所谓“四片瓦”,即帽子四周有四片方形皮毛,可以放下来护住双耳和脖颈。土族冬天也戴蒙古族式的“四片瓦”皮帽。

  哈萨克族男子所戴的帽子因地区与部落的不同而不同,但以“三叶”皮帽最著名。阿尔泰地区的克勒衣部落,冬季戴的就是“三叶”皮帽。这种帽做工精细,用料讲究,多用羊羔皮、或狐皮作原料,并用红色、紫色、黄色缎子作面子,左、右、后三面下垂,故称“三叶”帽。帽顶饰以澳毛制成的缨。伊犁地区的哈萨克族,冬季戴一种叫“标尔克”的圆形皮帽。乌鲁木齐地区的哈萨克族,属克勒在部落的“三叶”帽较高,乃曼部落的要低一些。

  塔吉克族冬天的帽子高筒,圆顶,帽上绣有数道细花纹和一道宽花边,绒布作面,羔皮为里。成年男子一般戴黑绒圆高筒帽,帽内是黑羔皮;青少年则戴同样的白色帽。遇到风雪时,可以把帽边拉下紧紧遮住双耳和面颊。

  各式藏帽都很有特色。冬天,藏族所戴的帽子都用皮毛、棉絮或氆氇制作,式样繁多:有喇叭形、直筒形、还有露出前舌或双舌的,其中有的饰以缕金。藏帽式样的特色是,毛长、帽大,和宽松的藏袍相配,给人以一种粗犷豪放的感觉。

  北方少数民族夏天戴的帽子、南方少数民族日常戴的帽子,包括多雨地区的斗笠篾帽,都后于挡雨、防虫、遮阳等用途的帽子。因这类帽子数量特多,只对某些特点突出的帽子略作介绍。

  我国东北森林茂密,桦树很多,桦树皮可以剥下加工成各种器物,轻便美观,十分实用。赫哲人夏季经常戴桦皮帽,其形状与斗笠相似,尖顶大沿,既遮阳光,又能挡雨,帽上还饰有各种云卷和花纹。与此相似,我国南方的瑶族竟有以木头做帽子的。广西贺县上瑶女子长到十四五岁,便脱下西瓜皮形小帽,而戴木头帽。木帽扁圆形,上面和前后左右都盖有毛巾,多达20几条。加上丝线相带,重的可达七、八斤。裕固族妇女,有的还截用芨芨草编成的帽子。珞巴族戴藤圈帽。

  拉祜族平时所戴的帽子——有的人称为“瓜皮帽”,但与汉族瓜皮帽不同——是用六至八片三角形的蓝布或白布缝制而成的,帽子的边口结一条蓝布边,顶端有一束约半尺长的线穗,既非常轻便、经济、实用,又相当美观并富有民族特色。与此相似,仫佬族青年男子也戴六片三角形穗青布缝制成的圆帽,形状象一个碗。故名“碗帽”、而仫佬族老人们所戴的碗帽却又与青年人戴的不相同,是硬壳平顶碗帽。

  要说挡风遮阳、防虫防风,不能不提到基诺族和哈尼族叶车人的三角形风帽。基诺族妇女戴的披风式三角形尖帽,系由自织的麻布或土布制成,布上有竖线花纹。制帽时,用长约60厘米,宽约25厘米的方布对折,缠住其一边便可,戴时又在帽沿上折一厘米半的窄边。这种帽下垂至后,覆盖两耳。哈尼族叶车人的三角形风帽叫“帕常”,与基诺族风帽大体相似。叶车女子的风帽由宽约30厘米,长约60厘米的白布对折缝制而成,呈尖三角状,戴时将尖顶内侧正罩在头顶;头巾后尾部宽松略长,拔到双肩上;帽子正面稍后处钉一根白线带,绣着一排“火”形图纹。叶车女子生产劳动或聚会游玩都戴这样一项三角形风帽,而下身却仅穿短裤,别具风采。

  说到挡雨遮阳,还不得不提到白族的麦杆草帽、傣族的笋壳小篾帽和瑶族的亮油蔑帽。大理白族妇女只要一闲下来,就动手用洁白的麦秸编麦秸辫,到一定的时候就把麦秸辫缝制成一顶顶圆圈的大沿草帽。近年来,大理草帽的式样日益多样化,有茶花帽、青年帽、礼帽、绣花帽、旅行帽等的区别。大理和下关之间的太和城成了远近闻名的“草帽街”。回族男女青年唱道:“大理下来草帽街,小妹我一见草帽喜心怀,买顶草帽头上戴,遮住脸儿哥来。”“大理下来草帽街,小哥我一见草帽喜心怀,我爱草帽编得好,更爱小妹好人才。”德宏傣族少女,常戴一种笋壳小蔑帽。蔑帽用竹蔑编成,中间衬以于笋壳,尖顶,刚能遮住傣家少公圆削的肩部,遮阳挡雨都行,却又是一种装饰品。文山州盛产桐油,瑶族妇女的亮油小蔑帽极其精巧。瑶族亮油帽用细如发丝的细蔑精工编制成形,然后上以熬制过的熟桐油,据说一顶薄薄的油帽需上油数十道,白黄色,半透明,既柔软可以卷起来,又坚韧耐重压。帽子不大,帽顶如拳头,戴在瑶家妇女的发髻上;帽沿多画折枝花卉,十分精致高雅,惹人喜爱。

  帽子的伪装功能,在狩猎时代曾经非常重要,具有伪装作用的帽子肯定也相当多。直到现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仍以捕鱼和狩猎为生的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仍戴伪装特点十分突出的狍头帽,又叫仿兽帽。赫哲人狩猎时,冬季要戴上一种仿兽帽,大都是用狍子头皮做成的。在剥狍子皮时,将头皮完完整整地剥下来,晾干鞣好后,将耳朵、眼睛缝补得与原样相似,用狍腿皮做一对帽耳缝上,再用貉子或狐狸的皮沿上边。这样,戴上后就象一只活狍子,可以借此伪装。鄂伦春妇女给猎手们做的狍头帽叫“密塔哈”,帽顶有挺着的双角和双耳,原来的眼眶处用黑色皮绣制成眼珠,别具一番韵味。不言而喻,狍头帽的伪装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帽子的礼节性功能,指某些帽子在某种礼仪场会一定得戴,不戴就有失礼仪,受到公众的责难。一般来说,喜庆节日所穿“盛装”时戴的帽子,都具有一定的“礼节”性功能,装饰齐全,非常讲究、漂亮。在喜庆节日里不穿盛装和戴相应的帽子,是要被周围的人看不起或从心理上所排斥的。

  裕固族和藏族,除了上面所说的节日盛装外,平时还有专门的“礼帽”,在拜访客人、接待客人或参加礼仪性活动时所戴。礼帽一般用白毡和黑毡制成,帽顶圆形,但往往戴时要挤压成椭圆形,顶部留船形凹槽,帽顶下面用锦缎镶边,有的留缨穗;帽沿不大,圆形。也用锦缎包边。

  戴用礼节性功能的帽子,更多地是在一些特定的礼节仪式上。红河地区蓝靛摇的成年礼叫“度戒”。度戒前,少年男女都戴土黑色布帽,帽顶上有两簇红缨,帽沿上镶三枚薄银圆片。度戒后,男孩子开始戴非常独特的马尾编织的圆帽。所以,瑶族马尾帽具有“成年”的意昧,人们从此便用成人的礼节来要求戴马尾相的青年。昆明西山区彝族女青年在订婚以前,所戴“鸡冠帽”鸡头向后,表示未婚;订婚“吃大酒”仪式上,就要将“鸡头”从头后转向头前。

  婚礼上的帽子,也是一种礼节性功能表现得十分充分的例子。其中,畲族的“凤冠”和“牛角帽”十分有特色畲族女子结婚头戴特制的“凤冠”,以红布包着附有银饰的竹筒而成,置于脑后,护以发髻,再盘绕上累累的石珠珠串,髻旁插有银钗,俗名凤钗或凤桃。但福鼎畲族妇女出嫁时,却把头发妞成一束,高高地堆在头上,结成髻,冠以尖形布帽,形似半截牛角,称牛角帽。牛角帽上贴一短银牌,顶端缀银饰及料珠,下垂前额,遮向面部;三把银质头花插于前顶,围成环状,头花下沿系有无数银珠、银片之类,垂向眼前。

  宗教信仰和各种原始崇拜在我国少数民族的帽子中也有所反映。有些帽子,还是某一部落或氏族图腾的某种遗留。这方面最明显的也最广泛的,是西北回族的白色、黑色小帽和新疆各族的小帽。这些小帽,都是按伊斯兰经典《古兰经》不露顶的教条而制作和穿戴的。此外,土家族小孩戴菩萨帽,又叫“罗汉帽”,帽上从左至右,钉有十八罗汉,将头围了半圈,中间是一尊大菩萨。小孩戴这种帽子,无疑有祈求神灵保佑快快长大、清吉平安之意。

  在一些少数民族中,除了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外,更多地却是较为原始的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意识。昆明郊区彝族支系撤梅人和红河南岸的彝族姑娘都戴鲜艳漂亮、形似鸡冠的“鸡冠帽”。红河南岸的鸡冠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再用大小1200多颗银泡盛绣而成,戴在头上银光闪闪,十分醒目。撤梅人的鸡冠帽主要靠刺绣和缀穗,黑底上绣着鲜艳的花纹,就象雄鸡大红的冠子。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彝族青年相爱,当他们在森林中约会时被魔王发现,小伙子被杀死,姑娘不愿遭到凌辱而逃跑。当姑娘跑到一个寨子边时,寨中的雄鸡正好高声叫起来,魔王被吓得不敢再追。姑娘知道魔王怕雄鸡,就抱着雄鸡来到森林中。雄鸡一叫,小伙子便复活了。他们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的生活,又做了鸡冠帽戴上,不再惧怕魔王的危害。可见,鸡冠帽是一种吉祥幸福的象征,它包含着对雄鸡的自然崇拜。

  无独有偶,洱源具风羽、邓川一带的姑娘喜欢戴一种“凤凰帽”。凤凰帽是用两瓣鱼尾形的帽裁缝合而成,帽身就象一只凤凰鸟;帽后沿有二寸来长稍稍上翅的尾巴;帽前沿正中,有一颗用白银镶边闪射红光的帽花,帽花边缀满白银和绿玉饰物;帽子上方插着一朵五彩丛花。在传说中,凤凰帽是百鸟之王的姐姐被残暴的国王害死,戴银凤凰帽的妹妹运用计谋毒死国王,为姐姐报了仇,为百姓除了害。为了纪念这位为民除害的英雄,凤凰帽也就一直流传下来。

  上面所提到的少数民族帽子,不论其实用功能和象征意义如何,都是十分漂亮的都具有很强的装饰美化作用。有些帽子还因其装饰美化功能太突出,以致人们往往不注意它们在其他方面的功能。我们把这些帽子单独列为一类。

  东乡族七八岁的小女孩戴的“折子帽”,装饰效果就十分突出。“折子帽”呈圆形,顶为绿色或蓝色,帽边有红色或绿色的图案,约二三寸宽,而且帽边打折,别具特点。在靠近耳朵处,有用花花绿绿的丝线做成的穗子垂下来,有的在穗了上还串着各种各样的珠子。

  拉萨、日喀则等地藏族人民十分爱戴“金宝帽”。金宝帽是以氆氇和皮毛为料,用金丝缎、银丝缎制作的一种藏帽,还巧妙地用金丝带作装饰。金宝帽戴上后,在阳光下熠熠闪光,神态飘逸,既华贵又庄重,男女老少都非常喜爱。

  哈尼族支系碧约姑娘的小帽,其装饰效果是由银泡造成的。碧约姑娘的小帽用黑布缝制;有六个角,四周饰小银泡,帽顶中间是一颗大银泡。在满头银色的光辉中,一束鲜艳的红钱从帽顶大银泡下垂开,十分醒目,碧约姑娘未成年时戴一顶小帽,成年后却要戴两顶。银泡小帽是碧约姑娘美的象征,也是她们爱情的象征。小伙子一旦看中某个姑娘,就可以把她的小帽抢去,如果姑娘顺从地任由小帽被抢;也不去要回来,就意味着接受小伙子的爱情并向他许以终身。

  毛南族妇女十分喜爱的花竹帽,装饰效果别具一格。毛南族在竹帽叫“顶盖花”,是一种防雨遮阳帽,也是一种传统工艺品,用毛南山乡所产的金竹与墨竹篾条编成表里两层。里层在直径两尺的竹帽上编出八九十个圆圈,密密层层,形成一种锦缎似的花纹,不透光,不漏雨;表层用墨竹编出类似壮锦的图案,与里层相衬更为美观。同时,花竹帽还配上精美的彩带,更具装饰效果。毛南族男青年每逢过节赶歌圩,或者去村外寻觅意中人的时候,往往随身带着“顶盖花”,以便遇到中意的姑娘时好送给她。而姑娘就把这样的“顶盖花”当作最好的装饰品和最珍贵的礼物。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