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锦
蜀锦是四川地区所生产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多彩提花传统丝织物。常以经向彩条为基础,以彩条起彩和彩条添花为特色。织造工艺至今仍以传统的染色熟丝织造法。代表品种有:团花纹锦、赤狮凤纹蜀江锦等,其图案有团花、龟甲、格子、蓬花、对禽、对兽、斗羊、翔凤、游鳞、月华锦、雨丝锦、方方锦、铺地锦、散地锦、流霞锦和浣花锦等品种。蜀锦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她与“宋锦”、“云锦”、“壮锦”并称为我国“四大名锦”。蜀锦用于古今书画珍品的织造上,所织书画色彩古雅品质高贵,十分传神。


成都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以蜀锦闻名,更显示出特有的文化风韵,蜀锦历数千载而不衰。例如,鱼丝锦利用经线采色宽窄的相对变化来表现其艺术效果,月华锦利用经线彩条颜色深浅层次变化的特点,根据所确定的配色要求,先对染色丝按有浅到深进行编号,在按彩条的次序宽窄和深浅依次排列整经。蜀锦在保持传统风格的基础上继续增添新的品种,主要做高级服饰用和其他装饰用,织锦画也是运用蜀锦传统工艺,以全蚕丝为原料,用彩色丝线交织,精心织造制作的高档真丝缎画,画面典雅高贵,具有极高的装饰收藏价值。
云锦
南京云锦,因其绚丽多姿、灿若云霞而得名,集历代织锦工艺之大成,而居中国三大名锦之首,之后为宋锦与蜀锦,其丰富的文化和科技内涵。
南京云锦起源于距今1500多年前, 云锦工艺独特,用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必须由提花工和织造工两人配合完成,前者坐在织机上负责提花,后者在织机下织造,上下协同,两个人一天也只能完成5~6厘米长云锦的织造,与一般织造的“通经通纬”工艺不同,南京云锦使用的是“通经断纬”技术,挖花盘织、妆金敷彩,织出逐花异色的效果,即从云锦的不同角度看,所织花色是不同的。南京云锦主要有“花缎”、“织金”、“织锦”、“妆花”四类,尤以“织金”与“妆花”两种工艺成就最高。“织金”即用金箔切割成的金丝线进行织造,“妆花”的特点是用色多,五彩缤纷。由于云锦被用于皇室,所以云锦的用料考究,不惜工本,所用材料多为金线银丝、真丝、绢丝、各类鸟禽羽毛等。目前,这种靠人的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方法仍无法用现代化的机器来替代。
目前,南京云锦又面向市场,开发了服饰、工艺画屏、日用饰品等众多工艺礼品及消费品,受到市场的欢迎。
宋锦
宋锦,始产于南宋高宗年间。宋锦的特色是彩纬显色,属纬锦(蜀锦为经锦),其织造工艺独特以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丝(面经为生白丝,底经用色熟丝)、三种纬丝(纹与地兼用的色纬,纹、地专用的色纬)织成。 织造中采用分段调换色纬的方法,使得宋锦绸面色彩丰富,纹样色彩的循环增大,有别于云锦和蜀锦。宋锦的纹样具有特定的风格,一般为格子藻井等几何框架中加入折枝小花,配色典雅和谐,主要品种有八达晕、水藻戏鱼、倒仙牡丹等等,后世主要用于书画装饰。
以前许多精装本的图书和礼品盒、文砚盒以及装表字画的底绸用的都是宋锦。宋锦图案精美、色彩典雅、平整挺括、古色古香,可分大锦、合锦、小锦三大类。大锦组织细密、图案规整、富丽堂皇,常用于装裱名贵字画、高级礼品盒,也可制作特种服装和花边。合锦用真丝与少量纱线混合织成,图案连续对称,多用于画的立轴、屏条的装裱和一般礼品盒。小锦为花纹细碎的装裱材料,适用于小件工艺品的包装盒等。
壮锦
壮族纺织业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出现了丝、麻、丝绵交织的锦。到了明清时期,壮锦已发展到用多种色彩的绒线编织,并成为壮族人民广泛使用的民族工艺美术织品。
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图案精巧,色彩绚丽。既是精美的工艺品,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传统图案有数十种之多,大都是选取生活中的可见之物和象征吉祥幸福的花纹,尤以几何纹为多。常见的有方格纹、水波纹、云纹、回字纹、编织纹、同心圆纹以及各种花草和动物图像,如蝶恋花、凤穿牡丹、双龙戏珠、狮子滚球、鲤鱼跳龙门等。
近几十年来又增添了桂林山水、粮食丰收、葵花向阳、民族团结等反映壮族人民新生活、新风貌的图案,使其更加丰富多彩。壮锦图案构成的式样大致有三种: 一是平纹上织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几何纹,组成连绵的几何图案,显得朴素而明快;二是以各种几何纹为底,上饰动植物图案,形成多层次的复合图形,图案清晰而有浮雕感;三是用多种几何纹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