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苏绣

    苏州地处江南,滨临太湖,气候温和,盛产丝绸。因此,素有妇女擅长绣花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苏绣历史悠久。1956年苏州虎丘塔发掘的4块宋代刺绣经帙,运用平抢、铺针、接针、施毛针等多种针法刺绣的花草图案,色彩鲜明,古朴大方。可见苏州刺绣品在1000多年前的北宋初期,不但针法丰富多采,而且已经广泛应用。宋代以后,随着江南经济的繁荣,绘画与刺绣互相影响,促使刺绣技艺竞相媲美。据记载,当时苏州有一条“绣线巷”,集中了不少志门为刺绣制作花线的作坊,能染制八九十种色泽的花线,加上每色区分各种深浅层次,合计达700种之多,真是万紫千红各色俱全了。明清之际,在上海“顾绣”的推动下,使苏绣的风格与技法日臻完美,具有用色和谐文静,不露生硬跳动痕迹,行针平匀熨贴,毫无参差之处。乾隆时所修《上海县志》载:“苏绣之巧,写生如画,他处所无,小民亦习糊口,略与纺织等。其法劈丝为之,针细如毫发”。那时苏州、上海等地凡经销刺绣品的商店都叫顾绣庄,苏州有“绣市”之称,并涌现了一批名家,如:蔡群秀、沈英、朱心柏、沈寿等,其中万以沈寿最著名。沈寿,江苏吴县人,她7岁弄针,8岁学绣,座年48岁。曾任清末工商部工艺局绣工科的总教习。沈寿继承传统并吸收日本绣法和西洋画、照片的明暗原理,注重物象的“逼真”和立体感,自称“仿真绣”,人们称它为“美术绣”。她的伤口如《意大利皇后丽娜肖像》、《英国女皇肖像》、《基督受难图》等,受到人们的高度赞扬。她在《雪宦绣谱》中自述:“我针法非有所受也,少而学焉,长而习焉,旧法而已。既悟绣以象物,物自有真,当放真,既见欧人铅油之画,本于摄形,形生于光,光有阴阳,当辨阴阳,潜神凝虑,以新意运旧法,渐有得。”沈寿的学生著名艺人金静芬,在继承前辈运针绣艺的基础上,又有许多发展与创造。代表作品有金陵十二钗等。

  清初,江苏苏绣一直沿袭顾绣之名,实际上已不全是顾家所制。咸丰、同治(公元1851~1892年)以后,随着宫廷和贵族官僚刺绣服饰的需要,市场大量收购定制顾绣,市面仿作日益增多,到光绪前后,坊间不论何地所产绣品,一律以顾绣相称。此时,江浙各地涌现了一些知名刺绣艺人,如金星月(浙江鄞县人),王嫒(江苏高邮人),卢元素(满人,居江南),赵慧群(江苏昆山人)等。

  苏绣当时针法有齐针、抢针等18种之多。故宫博物院现藏成千上万件团花靠垫、座垫、椅披、幛幔之类,其中不少苏绣制品。1959年出版的《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织绣图案》一书,可以看出一些苏绣面貌。

  解放后,苏绣艺人发扬传统不断创新,名艺人顾文霞、李娥英(均系金静芬学生)等继承了苏绣优良传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技艺更是娴熟,绣品具有新意,并为培养新中国刺绣新作出了可喜的贡献。1956年顾文霞的绣作《猫》在英国伦敦的展出,以及她本人在伦敦所作的技术表演,轰动了当时的英伦三岛。 苏绣注重运针变化,目前常用针法有:齐针、散套、施针、虚实针、乱针(如乱针绣“白求恩大夫”)、打点、戳纱、接针、滚针、打子、擞扣针、集套、正抢、反抢等。从原来常用的10多种增加到目前的四五十种。齐针是各种针法的基础,线条排列均匀、齐整,是基本针法之一;乱针看似乱,其实乱中有律,它是利用长短参差的直针、横斜线条组织成交驻形,因而在掺合后仍能保留多种色线的固有色,色彩掺合的次数不拘,直至光、色、形都符合要求为止;滚针要求两线紧捻,连成条纹,线条转折比较灵活,无论绣直线或曲线都比较恰当;打子主要是绣花蕊、花心和花篮等静物。苏绣讲究花线的粗细,一根花线的1/2粗称“一绒”,1/12粗称“一丝”。“劈丝”即将一根花线分为若干份。注重合理用线和丝理的变化。还根据不同的布质、色彩及题材,不但灵活综合运针,而且花线劈丝粗细合度,从而充分表现物体形象的质感。如绣金鱼鱼尾,用线要细,排针要虚,才能表现轻薄、透明感。绣鱼身线条就要略粗,排针密,才能表现浑厚感。又如绣石头、老树梗等,线粗,排针不必过于均匀。再比如绣猫,根据对象毛丝变化规律掌握丝理,绣出来的猫毛茸茸地形万言书逼真生动。苏绣艺人善于总结经验独辟蹊径,继发绣、双而绣之后,又相继成功地创造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等新作。

  苏绣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平、齐、细、密、匀、顺、和、光八个字。就纯欣赏的美术绣品来说,是以针代笔,积丝累线而成。技法、针法的特点也就是“和色无迹、均匀熨贴、丝楼分明、毛片轻盈松快”四名话。可以说苏绣技艺是在绣制反映时代风貌的新作品中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提高的。整个说来,产品仍以室内装饰用品为主,除一部分满足国内人民需要外,还远销日本、意大利、摩洛哥、新西兰、美国等近6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