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为促使我国面料加工的技术升级,业内的专家针对棉、麻等天然纤维素纤维产品的特点,提出要大力提倡绿色加工技术。目前已经成熟的技术主要有:生物酶处理技术、生态染色印花技术、超声染色及新印花工艺、等离子体应用及氧漂丝光技术、用物理处理取代部分化学助剂等新工艺、新技术。 纺织品的绿色印染加工技术是纺织工业迎合环保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符合后配额时代各主要纺织品进口国严格的纺织品生态标准的惟一方法。它的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将成为面料产品达到环保要求的必要条件。 生物酶也称生物催化剂,是一种具有催化能力的特殊蛋白质。目前应用于印染加工的生物酶主要有纤维素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果胶酶和过氧化氢酶等也已在研究和开发中。国内对印染加工用的酶也在不断开发和应用中,由于生物酶无毒性,污水排放少,利于生态环保,加工工艺也比较简单,故今后可代替部分加工助剂,在印染工业中展示出良好的前景。 例如,用酶进行退浆、生物精练、生物漂白的连续化加工。退浆时,使用淀粉酶和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低分子糖的酶(α—葡聚糖酶)共同作用,用酶处理产生的分解物无毒性。常规精练法是在高温下用碱进行的,必须使用大量的洗净水和能量,环境负荷高,如使用生物精练,不仅能提高织物性能,在节省能量方面也可有相当大的改善。 新的印花工艺主要有喷射印花和转移印花,均可减少生产中废水的排放量。以往转移印花主要用于涤纶和尼龙织物,目前也有将棉织物改性后使用转移印花法。如采用苯甲酰氯对棉织物改性后实现转移印花,便可省去水洗和印制中的色浆污染。 超声染色及新印花工艺是业内关注重点。部分染料通过超声波等物理作用使织物加工减少染化料用量,降低染色温度,提高上染速度和上染率,从而减少废水污染。染色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一环,要避免污染,就必须研发新型的生态染色技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超临界二氧化碳染色是采用以二氧化碳代替水作为介质的印染加工,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新课题。该技术可避免大量废水对环保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工艺中无需清洗、烘干,二氧化碳可循环再利用。国际上已用于聚酯纤维染色,也可应用聚酰胺、三醋酸纤维等。最近天然纤维的染色也在研究,关键是要解决相应的染料系统。虽然目前该技术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但研究成功则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等离子体应用及氧漂丝光技术,是通过表面处理,提高燃料和整理剂对织物的固着率。处理采用干法加工,不用水和化学品,从而可以节水、减少废水、减少污染,有利于生态环保。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发明了一种电化学系统,阴极释放碱剂(选用漂白剂)进行丝光和漂白,阳极产生酸,以中和丝光留下的碱。该技术可用于无污染的漂白和精练。 物理处理取代部分化学助剂是一种好方法。织物物理处理可以取代或少用染料、助剂,减少污染,近年来国内外已有相当多的研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在后整理时,借助机械、水分、蒸汽和加湿等物理方法对织物进行处理,可以不用或少用加工助剂。如预缩整理以改善织物缩水、手感和光泽;轧花整理以产生凹凸花纹;呢毯整理可取代柔软整理。另外低给液、泡沫整理和涂层整理等技术可增加整理液浓度,降低给水量,提高整理剂利用率,从而减少污染和污水排放,有利于印染环保。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