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时装界的传奇人物:皮尔

  皮尔-卡丹先生绝对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首先在于他的奋斗历程:从赤手空拳几乎是一无所有到世界顶级服装大师;他的传奇还在于让高档时装走下高贵的T型台,让服装艺术直接服务于报百姓;他的传奇性格在许多人看来是他的商业成就,因为世界上几乎没有象卡丹先生那样的先例,集服装设计大师与商业巨头于一身,卡丹的商业帝国遍布世界各地;他近年来的成就在于他的社会活动,他完成了许多职业外交家所无法完成的功绩,为世界各国人民的互相了解和和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后,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他有是一个久经考 验的老朋友,二十多年来,他以他独特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在欧亚大陆之间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皮尔-卡丹与中国的渊源

  卡丹先生和中国的渊源十分久远,他和中国的接触甚至颇俱戏剧性。故事是从一幅长城挂毯开始。1976年,卡丹先生应邀参观中国工艺品展览,立刻就被其中的一幅长城挂毯展示的雄浑气魄所吸引,他立刻要求买下这副挂毯。但由于海关手续等原因,这件作品必须先运回中国,几个月之后才得以重返巴黎。卡丹先生至今仍把它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

  这个故事虽有很大的偶然性,但是鉴于卡丹先生非常热爱东方古老而又丰富的文化,那么他和中国的交往也就是必然的了。1978年,中国尚未摆脱文化大革命的阴影,外国尚无法自由出入,唯一的办法就是团体旅游。于是,卡丹先生抓住了第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公司的雇员组成了一个旅游团。他第一次登上了长城。当时这堵墙对于外部世界来说还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没过多久,改革开放的大潮终于冲破了意识形态的藩篱,为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思想的引进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应该说卡丹先生二十多年前来到了中国时还无法设想中国随后的巨变,更谈不上在若干年内回收投资的商务计划。卡丹先生完全是怀着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来到中国,他坚信历史上热爱美好的中国人一定会需要了解世界的时装,今后也一定会欣赏。他为此作出了巨大的努力。这是卡丹先生与其他商人的不同之处,也许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卡丹先生的眼光是长远的,中国人民对友好的战略家是欢迎的。

  1979年卡丹先生通过宋怀桂女士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第一次仅限于专业人士参加的服装表演,后来在1981年,在北京饭店举办了首次面对普通观众的服装展示,从而在中国开创了服装表演的先河,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留下了他光辉的名字。

  1983年,卡丹先生投资数百万美圆在北京开办了巴黎马克西姆餐厅,把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豪华西餐厅“克隆”到北京。当时西方世界的媒体普遍认为卡丹先生准是疯了,因为在月收入只有几十块人民币的国家,办高档西餐厅无异于商业上的自杀。卡丹先生的信念是要把法国餐饮文化介绍到中国,开办一个社交沙龙,商业盈利并不是最重要的,至少开始时不是。中国人却以极大的好奇和友善欢迎同样来自意大利的、二十世纪的马可-波罗。皮尔-卡丹的名字在中国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据当时调查,皮尔-卡丹和普拉蒂尼是最为人知的法国人,声望远在法国总统之上。

  1985年卡丹先生在北京可容纳一万观众的工人体育馆和上海文化宫举行了服装表演,被媒体传为美谈。同年,他又出资请了12名中国著名模特到巴黎表演,造成极大的轰动效应,欧洲和法国八大最大的媒体都以头版报道这条消息。相信大家都还记得那张中国模特手举五星红旗乘敞蓬汽车经过凯旋门的历史性照片。我们说皮尔-卡丹先生是中国人民的久经考验的老朋友,不仅因为他在改革开放之初以他远见卓识勇敢地来到中国,还因为他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坚持相信中国的前途。

  令人难以忘怀的是1990年,在国际形式不利于中国时,卡丹先生仍在亚运会期间在故宫太庙前举行大型服装表演,又创造了一个第一的记录。卡丹先生说过:“作为一个法国人,我不能认为我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我相信中国人的智慧,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继1983年卡丹公司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世界各地皮尔-卡丹产品交易会之后,卡丹先生在中国的大宗生意是在他首次访华10年后,即1988年开始的。他同意大利的著名服装生产厂家GFT集团合作在天津开设了西服生产厂。在中国大量生产皮尔·卡丹品牌的符号国际质量标准的服装,面向中国市场。在中国曾被认为是最好的西服,成为成功的企业家的标准装束。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你越是详尽规划,企望尽快收回投资,结果却未必如意。但是如果你象卡丹先生那样,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首先带来真诚无私的友谊、交流和互助,你的生意就很可能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中国人是不会忘记老朋友的。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