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满族服饰


  旗袍也叫大衫、长袍。满族妇女穿的旗袍,样式美观大方,讲究装饰,领口、袖头、衣襟都绣有不同颜色的花边,有的多至十几道,穿起来匀称苗条,婀娜多姿。
  
  有一种女式旗袍叫“大挽袖”,把花纹绣在袖里,挽出来更显得美观。满族妇女所穿旗袍,从样式到做工都十分讲究。在旗袍领口、衣襟、袖边等处镶嵌几道花条或彩牙儿,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旗袍的样式后来发生了一些变化,开衩从四面改成了两面;下摆也由宽大改为收敛;袖口也由窄变肥,又由肥变瘦,使其穿起来更加合体。现在穿旗袍的已不限于满族妇女了,它已成为各民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服装之一。
  
  马褂
  
  马褂是满族男子骑马时常穿的一种褂子。现在许多满族人所穿的对襟小棉袄,就是从马褂演变过来的。
  
  马褂分为大襟、对襟、琵琶襟等多种形式,本是满族骑射时穿着的一种褂子,后成为日常罩于袍子外面的服装。高领对襟,四面开衩,长及腰部,袖子稍短,袍袖可露出三四寸,将袍袖卷于褂袖上面,即所谓大、小袖。清朝沈阳满族诗人缪润绂描述说:“卷袖长衫称体裁,巧将时样斗妆台,谁知低护莲船处,争及罗裙一击来。”可见当时满族卷袖服饰极为时兴。
  
  清初,穿马褂仅限于八旗士兵,至康雍年间,满族男子穿用马褂的习俗已盛行,青年喜着马褂以示威武。以后,由于清帝提倡骑射,经常以马褂赏赐臣下,竟成为一种“礼服”。皇帝赏给“黄马褂”也成为极高的荣誉。
  
  发式
  
  清代满族成年男子把前颅头发全部剃去,只留颅顶后头发,编结成辫,垂于脑后,主要是便于在山林中骑射。满族人认为发辫是真魂栖息之所,视为生命之本,在战场上阵亡的八旗将士,必将发辫带回故里,隆重埋葬,称“捎小辫”。
  
  满族妇女在成年前,只梳一根单辫垂于脑后,辫梢上缠一红头绳,前额剪成“刘海”,并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珠坠角,系于辫梢上,随辫摆动,以示美观。满族已婚妇女必须绾发盘髻,中间横插一根银制的扁方,称“高粱头”。其中最典型的是梳“两把头”,将头发束在头顶,编成“燕尾式”,长头发在后脖颈上,并戴上扇型发冠,这种发型称“旗头”。
  
  鞋
  
  “大傻鞋”是满族男人的便鞋。鞋面多用青布、青缎布料。鞋前脸,镶双道或单道黑皮条。鞋尖前凸上翘,侧视如船形。
  
  “千层底鞋”用多层袼褙做鞋底,故得此名。鞋面多为布料,一般不绣花卉等图案,多在劳动中穿用。
  
  “平底鞋”是满族妇女的坤鞋。鞋面的材料一般是用布或缎,色泽不一。鞋面上皆绣花卉图案,鞋前脸多绣“云头”,也属家常便鞋。
  
  “寸子”是满族妇女的绣花“旗鞋”,鞋底为二三寸,长度约占全鞋的二分之一。两头宽,中间细,俗称“马蹄底”。上宽下窄呈梯形,又称“花盆底”,也称为“寸子”。旗鞋,多在庆典祭祀时穿用,俗称踩“寸子”,现在仅在舞台上可见。妇女盛饰时多穿用,走起路来,袅袅婷婷,轻盈娴雅。
  
  另外,还有一种鞋———靰鞡,其多为农村下层满族人民冬季穿用的一种皮革制作的鞋。用牛皮或猪皮缝制,内絮靰鞡草,既轻便,又暖和,适于冬季狩猎、跑冰。它是很有特点的满族服饰之一,一直在东北农村穿用。流传到汉族后,受到喜爱。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子弟兵在东北地区,冬季作战也穿用靰鞡。
  
  其他
  
  早期满族男女老幼皆戴布兜兜,紧系腰腹,贴在胸前。制作兜兜十分讲究,兜嘴按本旗属的那种颜色,镶一寸宽彩色布,绣上吉祥字和图案。小孩绣“长命百岁”,成年男人绣“吉祥如意”,青年妇女绣花卉,老年妇女绣“盘长”。如遇本命年一律穿戴红兜兜。

 

                       来源:www.linkgd.com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