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中非高峰论坛的召开大大加深了中国和非洲大陆的联系,而在政治和外交持续升温的同时,非洲这块土地与亚洲,特别是与中国的经贸往来和发展前景,自然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
1月11日,题为《非洲的丝绸之路》的报告由世界银行和北大公共政策研究所联合发布。这份由世界银行非洲地区经济顾问哈里•布罗德曼完成的报告,以“中国和印度经济的新边境”为副标题,收集了关于中国、印度企业在非洲的经营情况、双边贸易投资模式和具体表现以及这些贸易和投资对非洲发展的影响。报告指出:中印这两个新兴亚洲经济体近年来在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大幅增加,对于“南南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如能解决区域关系内部的不对称问题,可望为非洲的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带来巨大的机遇。
报告显示:包括建筑、食品、纺织服装及一般制造业等在内的非石油出口额,27%面向亚洲,这与传统贸易伙伴美国和欧盟的水平基本相当,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同时,亚洲对非洲的出口增长速度保持在每年18%,超过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增长速度。
《非洲的丝绸之路》作者哈里•布罗德曼指出:撒哈拉以南非洲与亚洲地区经济往来的新“丝绸之路”,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加快国际一体化进程和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和难得的契机;“这一南南经济关系前途无量,双方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不对称问题,克服继续发展的障碍。这不仅最符合非洲经济发展的利益,也最符合中国和印度自身的经济利益。”
来自国家财政部、世界银行、中非民间商会、中国非洲史研究会的代表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应邀到会参与研讨,并提出了相关的看法和建议。北京大学公共财政研究所所长宁骚到会并对《非洲的丝绸之路》的发布表示祝贺。
来源:北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