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步步生香莲

  “步步生莲”,本来只是停留在文学描写中的美好意象,但是,明清女性借助高跟,却把想象变成了现实。

  孟晖,女,生于上世纪60年代,达斡尔族。善于描摹中国古代精细的物质生活,写有长篇小说《盂兰变》、随笔集《潘金莲的发型》、《中原女子服饰史稿》、《花间十六声》 等作品。喜欢咖啡、甜食和猫。

  古人风尚

  《儿女英雄传》里,丫环长姐送给十三妹何玉凤一双“三寸半底儿”的“旗装”鞋;送给张金凤的,则是一双“过桥、高底儿”的“汉装小鞋儿”。所谓“高底儿”,其实就是明清时代对于“高跟”的叫法。真让人难以相信啊,明清时代的汉族女性不仅缠足,还要穿高跟鞋!

  北京定陵就出土有明代皇后的高跟鞋,鞋的长度只有12厘米,鞋跟却高达4.5厘米。高跟的样式大致如一枚象棋子,在设计上与今天的高跟鞋一样,被纳装在鞋底的后部。人穿上这样的鞋,那情形也正如今天女性穿高跟鞋的效果——只有脚趾部分能够实在地落到地面上。据那个时代的人看来,如此的措施可以让缠足显得更加纤小,因而也就显得更美。同时,鞋的底面还要做成微微弯拱的弧面,侧看如同跨越河道的拱桥,所以称为“过桥”,也叫“弓底”。在当时的观念里,头儿尖尖的弓底鞋,就像一弯新月,或者一枚莲瓣,简直就是优美得极致。

  利用鞋上的高跟,明清时代的女性还闹出了许多新鲜花样。比如,把高跟掏空,在其底面和侧面都做出镂空花纹,然后,在这鞋跟里安一个小抽屉,放上香料,让香气从鞋跟的镂空花纹中向外发散。还有人在掏空的鞋跟里放个小铜铃,人一走动,脚下就玎玲玲的不断轻响。

  最大胆的做法,是把高跟掏空,在底面雕出玲珑轻巧的镂空花纹,然后,在中空的鞋跟里放满香粉。女性穿上这样的鞋,一旦走动起来,就会有香粉从鞋底的镂花中点点泻落,在她所过之处,就会留下一个个花纹玲珑的足迹。这种鞋最初出现在明末的江南地区,不过,在清代满族贵族妇女当中似乎也有人效仿。满族女性的“旗鞋”要装“三寸半底儿”,也就是花盆底、马蹄底的高跟,于是,这花盆底、马蹄底里正好安设洒香粉的机关。徐珂《清稗类钞》中就录有一则逸事:乾隆皇帝选秀女的时候,“忽见地上现粉印,若莲花”,原来是有一位参选女子“雕鞋底做莲花形,中实以粉,故使地上莲花随步而生”。

  “步步生莲”,本来只是停留在文学描写中的美好意象,但是,明清女性借助高跟,却把想象变成了现实。可惜,这一传统经验在今天却无法借鉴,如果谁穿了一双漏香粉的鞋儿在大街上走,一路留下两串散发着香气的花卉纹印,过一会儿追上来的大概是环卫部门人员吧——破坏公共场所的整洁环境啊。不过,也许时尚设计师们可以考虑在时装发布会上这么玩它一把。

成为纺织技术精英,注册纺织人才网
找纺织人才,来纺织人才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