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课、插花课、茶道课、十字绣商店、毛线DIY店……从今年新学期开始,同济大学女子学院增设了女红课,女红店也一波接着一波冲击申城。人们在拷问,这是在重拾古代女子的美德,还是盲目的跟风呢?
21世纪的现代女性有没有必要学习古代女子的“必修课”?
学女红为传统文化补课
根据女子学院学生在同济、上大等上海高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相比事业和工作,大多数女生更看重家庭、亲情。有超过40%以上的女生认为“婚姻、家庭的亲情和关爱”是“人生最重要的支撑”。在处理家庭与事业的关系上,半数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应该是“家庭事业兼得,而婚姻家庭的比重又稍重于事业”。
因为即将新开女红课程,同济大学女子学院院长岳昌智的这一举动曾被不少人误认为是要把女大学生培养成“富商太太”。
面对纷纷扰扰的流言,岳院长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厨艺、刺绣、甚至女红等传统女性的“手艺”,并不是要增加女子学院学生嫁进豪门的砝码,恰恰相反的是,这其实源于许多女大学生迫切的需求,她们觉得,在接受男女一致的通识教育后,反而在“女人课程”上有所缺失,需要通过相关的课程来补一补课,让自己变得更女人。
插花课首次开课就爆棚
岳昌智说,前几周一堂插花课,教室里被坐得满满,连过道都被学生挤得水泄不通。教女大学生做饭、插花、茶道等,并不是说要她们今后在家当一个全职太太,“通过这些课程陶冶性情,找到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对自己更自信、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这些才是开设女红课程最终目的。”
岳昌智表示,女大学生走进社会后,她的人生角色也不是单一的,除了要担任日常社会工作外,还要承担女性传统的角色———妻子和母亲,如何在那么多角色中谋得平衡?女性除了凭借出色的工作来获得男性尊重以外,也需要贤惠、温柔的形象来赢得另一种认可。
传统编织门庭若市
“老板,编织件毛衣多少钱?”在南京西路一家毛线店内,几个女孩正在一边挑选毛线,一边向店主询问。记者发现,店里的顾客以30岁以下的年轻白领为主。如今市场上的毛衣琳琅满目,价格也不贵,为何这些毛线店还深受年轻女孩的青睐呢?正在为男朋友织毛衣的丁小姐表示,为男朋友买一件名牌毛衣的钱自己并不在乎,但如果在毛线店自己动手编织一件毛衣不仅比送别的礼物实用,而且男朋友也会觉得自己秀外慧中,获得成就感之余,更能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一份心意。
而必胜客近期组织的编织下午茶活动也得到了沪上女性白领及外籍女性的青睐,每家门店每天都有几十人前来报名。回归传统,一边享受下午茶的悠闲时光,一边让久违了的“编织”回到手上,中国节、丝袜花,略感生涩的双手在钩针和毛线中游走,不由地纷纷回想起校园生活时的青涩爱情,女孩子们夜晚聚在走廊上借着路灯为男友编织围巾时的温暖场景犹在眼前。
十字绣曾经风靡上海
舶来品今日遇冷
前两年,来自欧洲的女红———十字绣风靡上海滩。
然而这几年,十字绣店大部分已关门大吉。最近,中国传统女红压倒了“舶来”女红,一家家的毛线DIY店门庭若市,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然而,心理学家却认为,女红店的冷热不均反映了现代女性的跟风心理。
亚新生活广场原本有一家面积不小的十字绣店,但是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已经销声匿迹。而当记者昨天在人民广场的华盛街发现,一家原本有60多平方米的十字绣店和隔壁一家最多20平方米的大头贴店互换了店面,不仅面积缩水了三分之二,里面原料的价格也降了不少。店主告诉记者说,现在这家十字绣店一天10个客人都没有,想当年天天人头攒动。
记者在这家店门口等待了半个小时,果真只有一个路人进店挑选。然而,这位路人进店不到十分钟,就匆匆出了店门。
当记者问到为什么对此店不感兴趣时,这位路人说道:“本来想进店看看,可是十字绣的品种还是‘老面孔’,十字绣已经落伍了。”
■专家观点
如此盛行有跟风之嫌
“无论是传统的还是舶来的,女红盛行也流露出现代女性的跟风心理。”一位心理学家表示。
记者从女红店了解到,不少女孩子都是一次性顾客,完成一件毛衣或者十字绣之后,由于缺乏耐心,很难成为“回头客”。
心理学家表示,现代的年轻女性都打着“独立”的口号,然而事实上并非能做到“思想独立”。“女红的一冷一热正表现出年轻女性的跟风心理,真正发自内心地学习传统文化的女性可能只是很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