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穿衣每个人生活上不可缺少的要素,皇帝也不例外。但这些事在宫廷生活中,就和普通百姓大不相同。这些事在宫廷往往被政治化。要分等级,甚至会规定出种种制度,严格执行。清代制定这些制度的主导思想是要保持满族的祖制。 早在崇德年间,皇太极就认为“服制是立国之经。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不能改变国初之制。”后来乾隆帝更进一步阐明,辽、金、元诸君,不循国俗,改用汉、唐衣冠,致使传之未久,趋于灭亡,深感可畏。所以力主不改祖宗的服制,并制定了完整的清代冠服制度。然而从乾隆年间所定冠服制度及清帝服饰的演变来看,都大量沿用了明代的旧制。如作为皇帝礼服的重要标志十二章,就是按照明代帝服规定的,只是把位置改变了一下。乾隆帝把这种沿袭解释成为遵循古礼,但这种古礼并不是满族的祖制。 清代冠服明显保存满族旧制的,是缀有红缨的覆钵形夏冠和摺檐的冬冠。均以顶子作等级的标志;此外还有披肩和箭袖(俗称马蹄袖)。 清代的冠服制度,按等级分为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额驸(满语,则驸马)、公、侯、伯、子、男、将军、一至九品官等多层。每一等级又各有冠、服、带、朝珠(文五品、武四品以上等官用)等规定。皇太后、皇后、妃嫔以下至公主、福晋、夫人、命妇等,她们的冠、服、朝珠及其它装饰,也各有不同的规定。 皇帝的冠服有冬、夏之分,其中衣服按不同用途,分为规格最高的礼服,包括端罩、衮服,是举行大典时穿的;规格稍次、又称龙袍的吉服;日常穿着的常服;巡狩时穿用的行服;还有雨服等。冠则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等多种。 皇帝的冠袍带履,由内务府的四执库管理,随时伺候穿戴。 皇后的衣服,规定有礼服,包括朝服、朝褂;吉服,又称龙袍,包括龙褂;再有常服。冠有朝服冠、吉服冠,另外还有钿子。 后妃的其它装饰,大都有规定,如皇后穿礼服时要佩戴朝珠三挂,一挂东珠,两挂珊瑚珠。此外还要佩带彩帨(音:税,类似手帕)、金约(额头装饰)、领约(类似项圈)、耳饰等,亦有等级差别。 宫中袍褂用料十分讲究,各种绸、缎、纱、罗、缂丝以及用孔雀羽毛、金线、穿珠装饰的衣料,都是由宫中派员到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衙门监督生产的。袍、褂等衣服也是由宫廷如意馆画师先画样,经皇帝审定,由三织造制造的。 |
(点 击 此 处 观 看 图 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