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印染史话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断提高。宫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的官吏“染人”、“掌染草”,管理染色生产。染出的颜色不断增加。汉代,染色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的靛蓝染成的。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马蓝。赤色,我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我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而来。白色,可以用天然矿物绢云母涂染,但主要是通过漂白的方法取得。此前,还有用硫黄熏蒸漂白的方法。黑色,古代染黑色的植物主要用 栎实、橡实、五倍子、柿叶、冬青叶、栗壳、莲子壳、鼠尾叶、乌柏叶等。我国自周朝开始采用,直至近代,才为硫化黑等染料所代替。掌握了染原色的方法后,再经过套染就可以得到不同的间色。

  随着染色工艺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我国古代染出的纺织品颜色也不断地丰富。有人曾对吐鲁番出土的唐代丝织物作过色谱分析,共有24种颜色,其中红色的有银红、水红、猩红、绛红、绛紫;黄色有鹅黄、菊黄、杏黄、金黄、土黄、茶褐;青、蓝色有蛋青、天青、翠蓝、宝蓝、赤青、藏青;绿色有胡绿、豆绿、叶绿、果绿、墨绿等。

  我国在织物上印花比画花、缀花、绣花以及提行进都晚。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印花织物是湖南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印花绸被面。

  在中原地区,印花技术的再度复兴是从缬开始的,所以后来也把缬有绞缬、葛缬和夹缬。绞缬、葛缬实际上是一种仿染印花的织物。

  唐代的印染业相当发达,除缬的数量、质量都有所提高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印染工艺,特别是在甘肃敦煌出土的唐代用凸版拓印的团窠对禽纹绢,这是自东汉以后隐没了的凸版印花技术的再现。从出土的唐代纺织品中还发现了若干不见于记载的印染工艺。到了宋代,我国的印染技术以经比较全面,色谱也较齐备。明代扬慎在《丹铅总录》中记载:“元时染工有夹缬之路,别有檀缬、蜀缬、浆水缬、三套缬、绿丝斑缬之名”。名目虽多,但印染技术仍不出以上范围。

  到了明清时期,我国的染料应用技术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染坊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有红坊,染大红、露桃红;有漂坊,染黄糙为白;有杂色坊,染黄、绿、黑、紫、虾、青、佛面金等”。此外,比较复杂的印花技术也有了发展。至1834年法国的佩罗印花机发明以前,我国一直拥有时界上最发达的手工印染技术。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