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盛行西式婚礼
像所有新建城镇一样,上海东郊有一种个性不明的感觉。10年前,这里几乎还是一片空旷,如今已经历了大规模的建设繁荣,也出现了一些引人注目的高楼,但要想形成真正的城市生活,可能还需几年时间。
不过,在张阳路上,一幢红瓦屋顶的醒目白色建筑打破了千篇一律的城市面孔。 第一眼看去,它完全就是一座乡村教堂,屋顶上有一只钟和一座尖塔,面向马路的那面墙上有一面彩色玻璃窗。不过,还是有几个标志泄露了秘密。那儿没有十字架,代之以一个在风中旋转的铁制风标。这幢建筑的名字是罗曼园,这个词沉闷的发音削弱了它的乡村风情。
罗曼园式婚礼是上海婚礼的最新流行趋势,这个“伪教堂”里摆放着成排的木制靠背长凳。这个城市拥有为数不多的真正教堂,但只有经常去做礼拜的中国人才可以在那里举行结婚仪式———这条规矩在大多数西方教区都没这么大张旗鼓地执行过。罗曼园提供教堂式服务并在隔壁房间提供坐席宴会,扮演牧师的美国人是从其提供的一些年轻人中选出来的。
这种灵感可能来自欧洲人,但实际上是日本人的主意。罗曼园幕后的公司在日本有数家酒店,为年轻夫妇提供类似的精致婚礼。上海分店是它在中国的第一家分店。
就在罗曼园,来自西方的不同影响彼此交融,这已经是上海日常生活的正常部分———上海正以磁悬浮列车一样快的速度,飞驰向自己定义的现代化模式。不过,当外国传统被轻松应用时,这反映了一种新发现的自信和伴随的财富、还是无根据的复制、对全球化无聊拙劣的模仿呢?
正如西方一样,婚礼已成为消费最高的场合。戴比尔斯(DeBeers)强有力的营销口号,使钻石戒指在社交礼仪上必不可缺。洁白的婚纱礼服已经流行许多年,但随着近来纽约风尚时装设计师王薇薇(VeraWang)在上海开设分店,婚纱已开始走向高端市场。因为她的祖父曾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部长,在上海开设分店对她个人来说也是一次回归。(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