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美国纺粘法与熔喷法 非织造布 技术有新的发展,综合起来,主要为下列几个方面: 1、走向细旦化:纺粘布单丝纤度由过去2-3d,降到1-2d,个别甚至降到1d以下。熔喷布的纤维最细可达1μm以下,一般则为1-3μm,纤度的下降使布手感柔软,质量大大提高,可作为各种高级原料。 2、走向差别化、双组分化:将 化纤 差别化纤维生产技术运用到纺粘法上来。目前较为成功的为两种,一种是双组分,另一种是超细纤维,在双组分方面主要为两种,即皮心型与并列型,皮心型主要为PP/PE、PP/PET、PET/PET,这种纺粘布热轧温度低,手感很柔软,改变以前纺粘布僵硬的缺点;并列型主要为两种不同质量材料并列于一条单丝中,由于材质不同,因而纤维收缩不同,产生自然永久性的卷曲,从而使纺粘布也有一定的弹性。在超细 纤维 方面,由两种方法制成,一种是橘瓣型,有将一根单丝分为16瓣、32瓣的,瓣越多则纤维越细,另一种方法是海岛型,在一根单丝中置入多个岛,岛数越多,纤维越细。这些超细纤维必须经过水刺或其他化工方法处理之后,才能分离出来,形成超细纤维,这种纺粘布是生产合成革的优质基布,强力高,手感十分柔软,也是一种高级过滤与吸附材料。 3、走向多功能化:纺粘设备可以生产丙纶纺粘布,也能生产 涤纶 、锦纶纺粘布,可以单一组份,也可以双组份,一条生产线可以在不同需求下,生产多种纺粘布。例如,诺信公司的SMS生产线,就能在不同时间,生产出不同组合的纺粘与熔喷的复合布,这种设备出路较广,比单打一仅能生产一种产品的生产线要灵活很多。 4、 设备 结构灵活与可升降:纺丝机、纺丝箱体、牵伸器不再是死死固定在一个水平楼面上,而是可以上下移动调节,以适应各种不同原料工艺要求,适应各种不同纤度、不同拉伸速度的工艺要求,更加为生产工艺服务,其移动方式有上提式与下顶式,上提式主要通过一活动钢柱,将纺丝机、牵伸机悬于空中,可上下调节它们之间的距离。下顶式,即将纺丝机、牵伸机固定于一钢平台上,而钢平台可以由四个可以上下活动的钢柱顶起,由于钢柱的上下升降,从而调节纺丝、牵伸的距离,适应不同的工艺。此外,在熔喷设备上,熔喷箱体可以旋转,从而可以调整熔喷布的幅宽与成网的均匀性,而不是把熔喷纺丝箱永久固定起来。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