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诗人庞德有一首诗《致敬》,粗率而有力,读起来特带劲。诗是这样的:
喂,你们这派头十足的一代,
你们这极不自然的一代,
我见过渔民在太阳下野餐,
我见过他们和邋遢的家属一起,
我见过他们微笑时满口牙,
听过他们不文雅的大笑。
可我就是比你们有福,
他们就是比我有福;
岂不见鱼在湖里游,
压根儿没有衣服。
服装里有没有这样粗率有力的语言呢?那是肯定的。服装比照语言,也有自己的词汇和文法。
山本耀司2002秋冬发布会,T台上走来大量的worn out look破旧型的邋遢装,恍如回到工业革命早期的厂矿区,回到了左拉的小说里。粗重笨拙的帆布长裙,牛仔布和黑色针织布胡乱拼接起的喇叭裤,瘦削的模特反戴着有檐帽;小男孩摸样的模特,像是穿着父亲不要的男士西服,像乞丐一样的不对称下摆线,粗犷的金属拉链,横七竖八的裁剪线,让你丝毫读不出优雅、正经和派头十足的女人味。其词义和庞德的诗歌如出一辙,就是对传统规范的叛逆和革新,向高雅和矫揉造作挑战。这种话语方式,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兴起,二十年后又一次轮回,这也是流行的秘密——把旧的翻新。
这里面当然包含深刻的社会思想意识的变革,往深里刨根,必然找到后现代主义思潮上去。我们就不去嚼后现代主义了,后现代就在我们的生活里。前不久“梨花体”诗在网络到处开花泛滥,人人都把诗歌当游戏一样来玩,变着法子娱乐自己也娱乐着正经,成了社会的症候了。时装当然也不例外,也绝不会放过机会,加入到时代的小合唱里去。
再回到个人,生活中的我们,能这样穿吗?那就得看你自己了。没准哪天不高兴,我就把衬衣的扣子扯掉,弄一个狂乱不加梳理的发型,我就想表达内心强烈的情感来,谁又奈何得了呢?穿衣服说到底,就像崔健的歌唱的那样,我就是要表现出我自己。其实,奈何不奈何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开始look了。这look,在服饰词典里是一个专门的词,指用色彩、花样和材料质感、部件等的处理,呈现服饰的风格特征。如果说,前面说的那些粗率的元素是词汇的话,这look就成了句法和文法了。谁能look,谁就靠谱了,也就是能把不同的元素和词,组织成一个整体,表达出某种特有的风貌,你就开始装扮入室了。
山本耀司的设计,估计没几个敢那样去look,我们就不管了。回到服饰语言上,正经一点说,服装其实包含方言和俚语,这就是便装了,包括牛仔服、工装裤、家务服、运动鞋、棒球帽、各色居家服,自然随意。穿起来怎样look,怎样不文雅的大笑露出大牙,悉听尊便了。这种便装,比如牛仔服,也可以变出很多种搭配法,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完全可以look出不同的味道来。
让我们一起,大声背诵:向你《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