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关于东北少数民族服饰

  社会文明的进步,使东北各民族风俗趋于基本相同,民族间的差异越来越小,这使民族特色的保留与发展比南方更为艰难。大家熟悉的满族服饰已经基本上被改造得面目全非,汉化现象极为严重,即便是在满族自治区,也看不见地道的传统满族服饰了,戏剧化、表演性的服饰也只是节日中的一种点缀。在东北地区要想像在云南那样感受传统的民族服饰确实是件极为难办的事情,对北方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也就比南方增加了许多难度。这种难度不止是地域上的偏远,更多来自于传统习俗的消失和民族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

  东北少数民族因为汉化而消失了自我,在与世界文化、时尚接轨的同时,民族自身的习俗也在服饰的国际时尚潮流中不断消失,蒲草鞋、抿裆裤、大襟袄等等也逐渐难得见到了。

  一、蒲草鞋

  
蒲草鞋,是东北人用生长在河里的蒲草编成的草鞋,是专门在冬天里穿的鞋。它与南方人穿的草鞋不同,不露脚趾。蒲草叶子宽大厚实,草鞋的编法和北方柳条筐的编法类似,里里外外都透着粗犷的风格,厚厚实实的。因为鞋口没有弹性,所以鞋口多采用椭圆形,刚好在脚面上,没有鞋腰,便于穿脱。冬天在室外穿的草鞋还需要里外吊缝上布或是皮革,在鞋里絮上乌拉草,既轻便又保暖,称为“草”。乌拉草,生长在东北各地,以长白山的品质为最好,三棱形,纤细、坚硬 ;叶片线形,边缘外卷、紧密丛生、颜色灰绿,纤维坚韧。它不仅是做草鞋的好材料,东北人还喜欢将捶软的乌拉草垫在鞋里,这样既饱暖又舒适。直到现在,东北的大小城镇里在冬季仍会看见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蒲草鞋的小贩。

  1、靰鞡

  “靰鞡”,在东北是一种特别的鞋式。“靰鞡”,也称“乌拉”,也有说是“兀刺”的音译。“兀刺”是女真四部落之一,“乌拉”,正是来自女真族的语言。“靰鞡”,圆头、圆身,鞋底和鞋帮成为一体,纳褶抽脸,帮上有皮耳,皮绳系耳,不同于现代的制鞋造型。可以用牛、马、猪等皮革做鞋,鞋腰长度可以抵膝,用皮条绑在腿上。同为“靰鞡”,各民族间、各地区、各个季节的样式都不相同。平原地区的鞋腰浅短 ;山区的鞋腰粗深;夏天的鞋薄、开口大、没鞋腰;冬天的鞋厚、鞋腰长。除了有“草”、“皮”、“棉”外,还有“鱼皮”。整个东北地区都有这种靰鞡“”鞋式的存在,充分体现出简洁实用的美感。

  可以说,“”代表了北方传统鞋式的共同风格。原始的生产劳动需要经得起力量的冲击。以游牧、打猎为生的北方少数民族,发现皮革过多的开剪会增加制作的复杂性和难度,过多的缝合线也容易在劳动中开裂。聪明的东北人将缝合线置于鞋面上,使鞋底和鞋帮成为一体,圆头、圆身,也使鞋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减少被磨损的机率。当将椭圆形的鞋底、帮料与鞋面料缝合时,需把多余的皮革面料折成褶皱,象包子上的细褶,细腻而均匀。人们再用粗犷的动物筋线将其有规律地固定下来,线迹整齐,距离大小适中。鞋帮上穿有用于系紧鞋的另裁粗皮条,形成粗中有细、细中有粗的北方风格。

  2、棉袜上的刺绣

  常见的北方刺绣除了在用色、用料上有别于南方外,也有来源于地域的特色。尽管东北冬季的靴鞋使南方流行的绣花鞋垫没有了用武之地,但聪明的东北女人依然通过棉袜上的刺绣展示出高超的技艺。在黑龙江省北部黑河市的爱晖博物馆里展示着一双带有白色绣花的棉袜。这种来自民间的生活用品,演绎着最古老的美学观念。在白色的棉袜上,用白色的棉线,以最简单的攻针针法,绗绣出简洁的花朵。凹凸有别的立体刺绣,既使棉花不会因为穿用而滚包,又使实用的绗针变成了一种装饰的手法。东北少数民族皮衣上的刺绣也与此相似。赫哲、达斡尔、鄂伦春、蒙古、鄂温克等民族都在原皮上选用原色的动物筋革,疏疏朗朗地绣出花样,既适应了皮革的特性,又使单调的服饰上有了文采,有了文明的痕迹,成为文化的载体。这使东北的服饰刺绣少了南方丝线细花的秀雅隽美,多了几分豪放与洒脱。



31/3123>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