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桑蚕产业筑起草原“丝绸之路”

  近年来,桑蚕这一我国南方的传统产业在赤峰悄然兴起,生态、社会、经济“三效”结合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加大了各级政府的推进力度,短期农闲养殖和丰厚的经济收入吸引了农民的注意力,白白胖胖的优质蚕茧相继投入市场引起南方客商的浓厚投资兴趣,使桑蚕产业成为我市特色农作物中发展最快、最有潜力、最有希望的产业之一,在塞北草原上开花结果,筑起了一条新的“丝绸之路”。

  “赤峰市具备最适合桑蚕产业发展的土壤、气候和水质条件”。这是应邀指导桑蚕技术的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潘一乐教授整体检验我市桑蚕产业后的准确评价。在潘教授这样许多知名专家的指导下,赤峰市重点引进适合气候、土壤条件的“选792”等优良品种,发展速生大叶丰产桑园3万多亩,开发柞蚕养殖场2万多亩,带动农民7000户,今年累计产值突破4000万元,为农民增收1000万元,均比上年翻了一番。喀喇沁旗楼子店村农民季金书2004年新建桑园4.5亩,去年养蚕6张,实现产值7000元,今年养蚕9张,实现产值1万元,平均亩产值达2000元以上。象季金书这样成功的养蚕户,我市已不下几千户。

  随着桑园的建成和蚕宝宝的降临,赤峰市蚕丝加工业、科技服务业和循环经济项目象雨后春笋般繁荣,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延伸。喀喇沁旗银龙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缫丝加工厂,总投资达1583万元,建设4条自动缫丝生产线。自2005年竣工投产以来,加工干茧480吨,生产白厂丝160吨,实现工业产值42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产品质量、生丝平均等级均达4A级以上标准,产品通过江苏、浙江市场全部销往国际市场,成为赤峰市桑蚕业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龙头企业。宁城县苏蒙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发挥科技龙头作用,从江苏引进技术人才60多人,引进资金490万元,发展桑蚕基地5000多亩,建设占地121亩的高标准桑蚕示范园1处,建设可单季收烘鲜茧20万斤的蚕茧收烘站1处,建设单季可共育蚕种1700张的小蚕共育室28处,小蚕共育率达98%以上,今年养蚕收入达200万元。松山区赤阳春蚕业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了以桑条为原材料的造纸厂,生产箱板纸1.26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268万元,目前正与山东客商合作筹建缫丝加工厂,向植桑、养蚕、缫丝加工、桑条造纸产业化循环经济龙头企业方向发展。

  市人大副主任、桑蚕产业专项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梁万龙在深入桑蚕产区现场督查时意味深长地说:“丝绸之路、丝竹之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市委、市政府将此列入全市‘十一五’规划,各级党委、政府作为农民脱贫致富项目来重点推进,使桑蚕这一传统文化产业成为赤峰市新兴、绿色、朝阳产业”。正象梁主任讲的那样,生态大旗--敖汉旗从绿与富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建设10万亩绿色桑蚕走廊”的发展口号,政府出台了退耕还林、水利设施、扶贫补贴等优惠政策,投放扶持资金600万元,为农民贷款贴息8万多元,2005年发展桑蚕基地2594亩,今年达到4617亩,实现了桑蚕产业的快速发展。宁城县林业局积极为桑蚕产业落实退耕还林政策,主动开展指导、协调和服务,把桑蚕产业作为部门重点工作任务来抓,还在国营林场建设200亩育苗基地,取得了良好成效。

  与南部旗县区的桑蚕相媲美,赤峰市北部旗县合理保护开发柞树资源发展了柞蚕产业。今年,阿旗发展柞蚕2万多亩,养殖农户达500户,形成西沙布台村、宝山村、代白勿苏村、姚家段村四个柞蚕养殖基地,为农民增加纯收入200多万元。巴彦花镇代白勿苏村20户农民,承包本村2000多亩天然柞树林,依托资源发展柞蚕养殖,今年,共投放蚕种120斤,经过三个月的管护,收获蚕茧50000斤,以每市斤5元的市场价格出售,毛收入达25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22万元,户均增收1.1万元,依靠柞蚕养殖走上致富路。2006年5月,市供销合作社及时组织经营企业和农民到辽宁凤城蚕业科学研究所考察柞蚕生产加工项目,就2007年的蚕种及养殖技术达成了合作协议,为我市明年桑蚕产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赤峰市政府网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