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旗袍的演变和旧上海妇女时装


  从上海风行起来的旗袍1843年上海开为商埠之后,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清朝的正统观念,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逐渐松动,于是,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早期,服装式样变异甚少,民间服装仍然是长袍马褂,上袄下裙。

  之后,商业贸易日渐昌盛,洋货大量倾入,羽纱,呢绒,洋绸,花布等充斥市场,使传统的服装穿着有所变化,外国衣料因价廉渐为人所用,西方的缝纫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而费工费时、工艺考究的滚镶,嵌绣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地衰微了。

  以后由于出洋赴西欧和日本的人多了起来,他们不断地把西洋服装款式带进十里洋场,上海服装行业因都市地繁荣而繁荣,成为当时全国以至东南亚的一个服装窗口。尤其是女性的服装,由于缝纫精致、款式合乎时代潮流,使上海成为全国妇女时装的中心。

  当时的上海尚无专业服装研究设计中心,服装式样的变化经过千家万手,在时代风尚的影响下不断变化。从20世纪扣年代至40年代末,中国旗袍风行了20多年,款式几经变化,如领头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叉的高矮等,不仅使旗袍彻底摆脱了老式样,而且改变了中国妇女长期束胸裹臂的旧习,让女性体态和曲线的美显示出来,正迎合了当时的风尚,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

  起先,上海妇女将旧式的长裙加以改造,成为长马甲(亦称旗袍马甲),上身仍是短袄。1926年,长马甲与短袄合二为一,便成为东方时装的典型--旗袍。可以说,旗袍是上海最早的妇女时装。

  不过,同是一袭旗袍,花样却是年年在变化。初行之时,旗袍长及脚踝。1927年,有些时髦女子想提高旗袍的高度,有怕遭到守旧派的非议,便一面将旗袍做到小腿肚以上,一面又在旗袍下摆钉上三、四寸长的蝴蝶裥。

  1928年,旗袍进入新阶段,长度缩短到膝下两寸许,整个小腿都裸露在外,极便行走。其后,旗袍流行的长度几乎年年有变化,时长时短。与之相应,旗袍流行的长度几乎年年有变化,从阔大的中袖变到短袖,又从短袖变成马甲袖。

  三十年代初,经交际花薛锦圆女士提倡,上海妇女又时兴在旗袍四周滚上一圈花边。1933年,电影明星顾兰君首先在旗袍左襟开叉,连袖口也开了半尺长的大叉,一时摩登女性竟相仿效。嗣后,叉越开越高,一直开到大腿根。因为开叉的关系,旗袍里面又盛行衬马甲。同时,旗袍的腰身也越做越窄,完全贴身,将全身的曲线充分显露于外。

  物极必反。1935年后,经交际花陈玉梅、陈绮霞两姐妹的提倡,旗袍又流行低叉,袍身也越来越长,甚至长及地面,连鞋子都看不到了。不过这种式样走路太不方便,不久旗袍又时兴将长度与边叉适当提高。

  旗袍流行的式样不断变化,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当时就有人说:"长了改短,短了加长,老是这一套花样。十年前你认为不合时的旧衣服,可能在现代的潮流里加以改造,成为一件最摩登的衣服。"

  妇女冷天穿的外衣,最早是盛行绸面的斗蓬。1927年后,模仿西洋妇女装束,改穿大衣。于是大衣日益流行,老式的斗篷则被淘汰了。三、四十年代,还曾流行过绒线外衣。这是近年来上海流行的内衣外衣化的发端。

  至于妇女流行穿西装裤,则是抗战胜利以后的事情。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