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模特在普通人心目中都是最美丽的代表,不少女孩子减肥瘦身也将自己的目标锁定在那些时装界的“骨感”模特身上。但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欧洲各大服装展示会纷纷开展抵制“骨感”模特登上T型台的运动,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报记者采访了三位模特界的业内人士,听他们如何评判这一事件,同时也为我们揭密模特圈不为人熟识的一些内幕。
太瘦的模特其实不吃香
采访对象:冯杰
霓裳(模特)文化传播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中国职业模特委员会委员
我想西班牙和意大利抵制“骨感”模特事件有一定的行业背景。因为模特圈是一个特别不健康的圈子,圈里吸毒的人很多,要不就酗酒抽烟。模特的行业是青春饭,又是一个金钱利益体现非常明显的地方。模特们的生活很不规律,有时候通宵排练,有时候又闲得很空虚。所以很多人都处于一种身体和心灵都极度不健康的状态。据我个人不完全估计,差不多将近一半的模特都犯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这个情况不但在国外是这样的,在国内也一样。我想,现在国际上开始关注模特的健康问题,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这个行业是件好事。
我认为,对模特的审美反映了时尚产业的发展状况,模特的胖瘦问题,归根到底,是社会审美的需求变迁。
在国内,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出现了第一支模特队,最早是从上海纺织厂的女工中挑选出来的,身高165厘米以上,脸蛋漂亮就可以,当时并没有考虑什么身材比例。
后来,以1989年第一次世界精英模特选拔大赛的举办为标志,中国模特开始跟国际接轨,引进了三围数据。我们现在说的“模特身材”是:臀围88-90厘米,腰围59-63厘米,胸围86-87厘米,身高176-180厘米。当然,这是针对东方人的标准。几乎所有的设计师都是以这个“模特身材”来设计衣服的。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对模特的要求就是“木偶衣架”,要瘦,要骨感,要面无表情,不能有个人的表现,走T台的时候所有的走步、定格、亮相都是一模一样的。那时候健身房不是很普及,模特们大多缺少锻炼,所以连男模特都是瘦的,没什么肌肉。
近十年来,对模特的标准有了很大的改变,国内更倾向使用健康型的模特,太瘦的模特并不一定受欢迎,所以现在模特都很注重去健身什么的。
在福建,市场需要的模特,跟北京相比,会胖一点,因为福建的服装品牌以运动装和休闲装居多,比如特步、彬依奴等品牌,都需要丰乳肥臀的健康型模特,可以把衣服撑起来。太瘦的反而不要。模特的高低也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模特的个人状态,是否有朝气,是否皮肤红润有光泽等,健康的状态非常重要。
我一直认为胖瘦跟遗传先天关系最大,跟人的骨格生长也很有关系。像国内的一些名模,陈娟红就属于骨格小的,再怎么吃都不会胖,而谢东娜就不行了,一不小心就要胖起来。我记得典型代表是去年CCTV模特大赛福建区的冠军李雅明,泉州人,她的饭量是平常女孩子的四倍,可就是吃不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