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纺纱原料知识问与答

 

    问:纤维的可纺性是什么概念?

    答:纺织纤维有一些与纱线品质、纺纱难易有关的综合物理性能,称为可纺性能。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纤维的可纺性能越好,成纱质量就越好,而且纺纱加工也越容易。纺纱的手段不同,纺出纱线的品质和对纤维可纺性能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现代纺纱对纤维可纺性能是根据产品质量和技术经济指标两方面情况来评定的。纤维的各种单项物理性能对其可纺性能都有影射。

    长度:天然纤维长而且整齐度好时,纱的强度高、条干均匀、表面光洁、毛羽少。长度是决定可纺性能的重要因素。除了主体长度以外  短纤维含量对细纱强度和条子均匀度的影响更大。化学切段纤维长度和整齐度均可控制,长度太长非但不会提高成纱品质,反而会造成加工困难并增加纱线疵点。

    细度:纤维细,成纱条干均匀、强力高。但纤维太细,加工中纤维容易扭结形成棉结、毛粒等疵点。纤维粗,织物硬挺、耐磨和弹性好。对于毛、麻等较粗的天然纤维,细度是决定可纺性能的主要因素。羊毛纤维根据直径确定其可纺支数。细度也是羊毛品级评定的主要依据。

    强度:是决定纱线强度的最主要的因素,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纤维强度越高成纱强度也越高。

    杂质和疵点:杂质和疵点影响纺纱工艺和产品质量。在纺纱工序中虽有除杂措施,但在除杂过程中还会造成杂质的进一步分裂和新疵点产生。因此原料中杂质疵点含量越高,可纺性能越差。

    棉纤维中的糖份、棉蜡,麻类纤维中的麻胶等都会影响纤维的可纺性,从而影响纺纱工艺和产品质量。

    纤维卷曲、纤维的摩擦和导电性能等都会影响纤维的可纺性能。

    问:棉花按照什么原则组批?

    答:成包皮棉的组批规则规定得比较详细。成包皮棉组批应类型、轧花方式、主体品级、长度级、主体马克隆值级相同。这里的类型是指白棉、黄棉、灰棉;轧花方式是指皮辊棉、锯齿棉。

    原标准中规定:“同一批棉花中,允许有相邻品级的棉花34%,超过此数时,应分别计价”。为了提高棉花质量,新标准中规定:“同一批棉花中,不允许有跨主体品级的棉花;与主体品级相邻品级的棉花比例不得超过20%。不符者应挑包整理或协商处理”。新标准废除了原标准不合理的“34/66”规定,这也是新标准重大改革的内容之一。

    这里的“不符者应挑包整理或协商处理”是针对两种情况说的。其一对签证检验,棉花组批时,如检验发现品级不符合新标准要求的,则应挑包整理,使该批棉花品级合手标准要求后方可组批出证。如:主体品级为三级,允许有二级和四级的棉花,且二级和四级之和不得超过20%,在这批棉花中,不允许有二、三、四级以外的其他品级的棉花。在棉花出证时,一旦出现跨主体品级的棉花或者二级、四级之和超过20%,则要求挑包整理,使该批棉花品级符合标准要求。其二对使用方检验而言,若使用方检验发现棉花质量不符合标准质量要求,应与供货方协商处理。当然,协商不成的,可以向专业纤维检验机构申请检验,以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出据的检验证书为准。

    成批棉花可以分证,分证后的棉花按原证书的检验结果计算。批与批之间不宜合证。对零星棉花需要合证时,必须类型、轧花方式、主体品级、长度级和主体马克隆值级相同。包与包间回潮率相差不超过1%,含杂率相差不超过0.5%。以上条件必须全部具备,方可合证,否则不能合证。合证后的回潮率、含杂率按净重加权平均计算。

    问:如何降低配棉成本?

    答:在设备方面:保持各道工序的正常机械状态,是正确处理提高质量与节约用棉之间的矛盾的重要前提。特别是对棉结杂质与节约用棉的矛盾,必须保持梳棉的“五快一准”和磨针操作法,这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必须经常抓紧。此外,加强落棉试验,针对落棉情况,对清梳落白机台及时进行检修,也是从设备方面节约用棉的一项经常性措施。

    在工艺方面:1.提高清梳各机除杂效率与落棉含杂率。清棉各机(棉箱机械除外)的落棉含杂率要求掌握在60%以上,低了就有落白现象。清棉机的除杂效率要求能达到65%,梳棉机后车肚的落棉合杂率要求达到40%,低了就有落白现象。梳棉机的总除杂效率要求达到92%以上。如果达不到要求.必须在工艺上、机械上采取措施改进。2.根据原棉性能使清梳合理负担落棉。如果原棉成熟度好,细度较粗,细小疵点少而粗大杂质多时,适宜于清棉多落:梳棉少落;反之,如原棉成熟度差,细度细,细小杂质多而粗大杂质少时,则清棉不宜多落,应以梳棉多落为宜。3.减少清、梳、条、粗各工序中短绒的产生。短绒是在棉花生长过程中以及不良的轧花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但在棉纺各工序加工过程中还会继续产生,清棉工序约产生1%,梳棉工序约产生3%,这是正常的现象,如果由于机械状态不良,工艺设计不当而产生短绒过多(甚至在条粗工序中也会产生),那就会造成飞花过多、竹节增加、条干恶化、细纱断头增多等弊病,因而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和成本。因此,必须研究如何在棉纺各工序中尽可能的减少短绒的增加率,主要在机械状态方面抓住以下两个环节:(1)清梳各机的打击、分梳元件做到锋利、光洁、隔距正确;(2)减少轧煞、返花、回击的机会。

    在操作方面:从清棉拆包开始,各道工序各个工种的操作是否按操作规程进行,非但对质量,而且与成本影响很大。例如,回花产生过多,往往是由于操作不良造成的,会造成人工、动力等费用成本的增加:在化纤与纯棉混纺时,正确掌握规定的混纺比,往往也与操作有关。如果混纺产品与纯棉产品操作不慎相混,造成质量事故,则问题更为严重。

    在废棉处理方面:合理回用再用棉。用再用棉代替原棉,这是降低用棉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所谓合理回用再用棉,首先是指要经过处理,其次是指回用量要有所控制,以免影响质量。一般是对再用棉中的杂质、有害疵点、棉结、短绒等先经适当清除,然后回用。有的可以本支回用,大部分可以降支回用。这里包括抄针花、精梳落棉以及可以回用于低粗支纱的净车肚花、头号破籽等。在安排计划时,可用少量机台纺制粗号纱或副牌纱,这样可把本企业生产的再用棉尽可能在企业自己回用,这对降低整个企业的统扯用棉量和用棉成本均有好处。

    严格管理成包间的温湿度。回潮测定的时间和次数应根据打包时间和次数而定,尤其在大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更要注意。电测回潮仪和磅秤都要经常校验,过秤要有专人负责。摇纱纱框定长测定校正等也很重要。做好上述工作,避免出现重量亏损。

    问:天然彩棉的性能测试及可纺性怎样?

    答:天然彩棉虽有较长时间的种植历史,但是由于其产量低、纤维长度短、强力低等原因,长期以来发展缓慢。近年来随着人类崇尚绿色环保、健康和节约能源,随着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广泛应用于育种技术,天然彩色棉的综合品质才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

    从总体上看,天然彩色棉品种的马克隆值偏低,细度较细,断裂比强度较低。棉结,棉尘和杂质含量明显偏高,但成熟度却没有明显差异;绝大部分新疆天然彩色棉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综合品质良好,具有较好的可纺性。

    已定型的新彩棉四个品种中,棕色系新彩棉1号和绿色系新彩棉3号具有较好的长度、细度、长度整齐度及成熟度,综合品质较好,可纺性系数较高,可纺性较好。

    新疆天然彩色棉中物理机械性能最好的是杂优224,除了含杂、含尘高于普通本白棉外,其余各项指标接近或优于普通本白棉,尤其是纤维2.5%跨距长度指标不仅优于普通本白棉品种,而且接近新品种本白棉,具备了良好的综合品质和可纺性。

    新疆天然彩色棉中综合品质较差的是绿402,其纤维长度最短,长度整齐度最差,16mm以下短纤维含量最高,强度最低,品质较差,可纺性能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重复洗涤加工可加深天然彩色棉的色泽。棕色棉较绿色棉色泽均匀,在日光下暴晒,棕色棉色泽将加深,而绿色棉将褪色。

    问:化学纤维会取代天然纤维吗?

    答:棉、麻、丝、毛作为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天然纤维,在服装应用史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上世纪80年代前,天然纤维还一直独占高档服装面料市场。但80年代后期以来,由于化学纤维特别是合成纤维织物在其热、湿舒适性、手感、光泽和外观等性能方面的改进,合纤产品的地位逐渐提升。一些化纤仿棉、仿丝、仿毛产品的产品外观及服用性能与天然纤维织物相似,而且某些服用性能甚至优于天然纤维。因此深受消费者的钟爱,化学纤维产量迅速增长,致使天然纤维的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一半以上的比重。

    天然纤维会不会逐步被化学纤维所取代?事实上,消费者心理上更偏爱于天然纤维,只要性能不低于化纤产品,消费者还会选用天然纤维产品。但天然面料不能停留在原来的发展水平上,目前天然纤维面料正从下面几个方面改进和发展。

    一、基因变异、性能改进:天然纤维与基因工程相结合,改变了天然纤维的本来面目,扩展了纤维的应用范围,增加了它们与化学纤维的竞争力。例如;通过杂交、基因变异等手段开发出了具有天然的浅黄、绿色、粉红等颜色的彩色棉花;由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利用兔子身上分离的角蛋白基因转入棉花.使棉花纤维具有了兔毛的品质:彩色羊毛的开发,俄罗斯、澳大利亚已培育出了彩色的绵羊,其颜色有:蓝、红、黄和棕色。这些彩色原料的出现无疑对纺织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墨西哥已培养出了一种超长棉品种,纤维特别长,整齐度好,具有柔软的手感和优美的光泽,日本正利用这种超长纤维制作高档面料和服装。

    二、纤维混纺、服用性提高:  由于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性能各异,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和不足,而且天然纤维的资源有限,通过混纺可使各种纤维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产品服用性。例如:羊毛可与多种纤维混纺,以适应多种需求。羊毛含量低于35%的羊毛混纺制品,可以赋予混纺织物一定的特性,含毛量高的混纺织物一般是羊毛与其他天然纤维混纺。

    三、注重后整理、突出个性化:天然纤维棉、毛、丝等面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砂洗以达到轻薄化、柔软化;天然纤维通过印染整理,产生质的变化,如磨毛整理使产品手感细腻,水洗生物酶整理使其手感柔软,深层整理使织物防水、透气,形态记忆整理使织物防缩防皱。从而使天然纤维达到穿着舒适、抗菌、抗紫外线、消毒、防霉、防蛀等功能,已成为天然纤维新的增长点,是天然纤维织物发展的一大趋势。

    四、生物酶的开发和应用:生物酶的开发和应用,是纺织和生物科技相结合的一大成功举措,针对各种纤维本身的专一酶剂,如纤维素酶与蛋白酶,可以大大增加整理的有效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一些用质量较差棉纱织造的面料,可以进行适当的酶洗工艺,在不损伤面料的前提下,减少纱线的毛头和绒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棉纱质量的不足;总而言之,酶洗工艺不但工艺简单,而且成本适中,配合漂白、增艳、柔软整理,可洗出不同风格、不同档次的面料.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发展,化学纤维的比重会进一步增加,天然纤维的服用性能会进一步提高,应是两者相互结合,互取之长,而不是取代关系。读者认为呢?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