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落纱细纱长机是一种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纺纱设备,取消了传统的人工落纱环节,且整个纺纱过程无人操作,因此,电气控制系统必须有一套严密的逻辑性很强的程序软件作保证,同时要有精确可靠的检测系统和先进的控制技术来实现。
F1518J型细纱机在这方面采取了以下的措施和手段,使产品的可靠性得到了保证。
(1)控制系统采用当代先进的技术成果一PLC控制技术和交流伺服系统控制技术,使设备运行平稳、可靠,速度可多变,可缩短落纱时间。
(2)自动化提高后,相辅相成的检测装置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锭子上遗留管的检测,满纱管处理时遗留管的检测,气架升降运行过程中的极限和过载保护的检测等等,都是提高设备可靠性、稳定性的有效措施。
(3)设置故障显示和报警装置,可以及时地排除故障点、消除隐患,对设备可靠性的保证也是一项有效的手段。
3.6 提高配套件产品质量 ’
集体落纱部分的控制主要由气动控制和电气控制来完成,在整个落纱运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以往国产设备的可靠性不高,原因之一是由于选用的电、气动元器件的配套质量差造成的。随着国内基础工业的发展,元器件国际配套化的加强,选用国际或国内的名牌产品后,使集体落纱细纱机的可靠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3.7 提高装配工艺水平,强化用户的管理工作
设备除机构设计合理外,提高装配工艺水平也是提高可靠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装配工艺是否完善合理,装配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使用状态。好的装配质量能弥补零件加工中的不足。完善细化装配工艺、控制装配质量及提高装配工人的素质将是提高可靠性的有效措施。
另一方面,随着棉纺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技术含量的升华,对用户的管理水平上档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挡车工及维修工的要求越来越高。制造厂应搞好售后服务工作,加强对用户的培训。使用厂要强化、细化管理工作,按培训要求严格执行,对一些不合理的操作习惯应改正,并在实践中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这些将是保证设备能否正常、稳定运转的前提。
由于F1518J型细纱机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改进提高,使产品的可靠性、稳定性得以保证和提高,使其集体落纱机的拔、插管率由原来的96%提高到99%以上,开车的留头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现在96%以上。
4 市场分析
4.1 细纱长机的优势
(1)长机与短机的主要区别是车中部分长度增长,车头、车尾基本相同,只是在车尾多了一套同步牵伸传动,主传动及吸棉电机的功率大,电气控制大致相同。因此,长机的每锭售价低。
(2)长机每台锭数相当于短机两台,纺纱厂在安装排列时,可减少一个车弄和车头、车尾的占地面积,厂房建筑投资也减少。换言之,同占地面积下增加了纱锭数有96锭,有效地增长了产量,提高了生产率。总之,选用长机不论新建厂还是老厂技术改造的投资都可降低。
(3)长机在设计、制造精度上较一般短机要求高。因此,在运转使用中故障少、机件磨损轻、断头少。因而,运转保养和维护工作可减少,相应减少了日常的经营费用,使纺纱成本有所降低。
4.2 配集体落纱机的好处
(1)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
纺织企业大部分采用手工落纱,每个落纱工每天承担拔插的工作量很大,劳动强度比较大,一般落纱工都由年轻、身体好的女工担任。集体落纱机的使用,不但可大幅度地减少落纱用工,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劳动强度。经实践验证,使用F1518J型集体落纱细纱长机,万锭用工可减少24人,每年可减少费用达7万元。随着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进一步提高,纺纱厂管理水平的上档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更可观。
(2)提高劳动生产率
由于集体落纱长机的自动化程度高,在整个纺纱过程中可全自动地完成操作,可缩短落纱时间,省去了空纱管的整理工作及整理设备,对管纱的质量有所改善,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提高自动化、连续化水平
在细纱机实现自动化的基础上,可实现粗细联和细络联的连续化生产。细络联不仅使棉纺厂用人最多、劳动强度最大的两个工序直接联接,实现自动化、连续化生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还解决了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难以解决的纺纱工艺中细纱卷装和速度的矛盾,由中速大卷装向高速小卷装发展,因而大幅度提高了细纱机的锭速,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3 市场需求
细纱机采用长机及配集体落纱机是必然趋势。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产业,在21世纪将继续发挥其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在国家压锭政策的调控下,淘汰了大部分的陈旧设备,纺织工业逐步走出了困境,进入WTO后,纺织工业出于竞争的需要,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员增效,进一步提高纺织产品质量,特别是自动化程度高、成纱质量稳定、锭速高、节电的细纱机,更会受到用户的青睐。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合资企业和发达地区配备了国外先进的集体落纱细纱长机设备,也开始使用国产设备,用户需求量呈日益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