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提高CJ14.5tex成纱质量体会

                                

    根据CJ 14.5 tex成纱质量要求和原成纱质量不高的问题,介绍了纺纱过程中各工序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和工艺配置.通过合理配置纺纱工艺参数,并采取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其戍纱质量明显提高。
    随着纺织产品向高档次的方向发展,后工序对纱线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据此,我公司对CJ 14.5 tex纱进行了工艺优化和生产技术改进,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纺纱工艺流程及配棉
    CJ 14.5 tex纱配棉的物理指标:等级2.34级,主体长度28.98 mm,品质长度31.83 mm,含杂率1.35%,成熟度1.70,细度1.69 dtex,短绒10.23%。其纺纱工艺流程如下:
    FA002A型抓棉机-A035F型混开棉机-FA022型多仓混棉机-FA106A型梳针开棉机-FA046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F型单打手成卷机-FA224型梳棉机-FA334型条卷机-FA344型并卷机-F1268型精梳机-FA311F型并条机(二道)-FA423A型粗纱机-BS516型细纱机
2工艺技术措施及工艺配置
2.1开清棉工序
    开清棉工序以开松、均匀混和为主,采用“早落少碎、多落多排、多梳少打、打梳结合”的工艺原则。针对原棉含杂较高、短绒率高的特点,采取加大A045B型凝棉器风量,发挥凝棉器尘笼网眼吸排细杂及小短绒的作用。同时降低各打手速度,减少主落杂区尘棒根数,增加尘棒与尘棒之间的隔距,以梳代打,减少纤维损伤,加大对细小杂质的排除,有利于降低棉结杂质。增加打手室的下补风,减小打手室内负压区,以增大落杂区。
    开清棉工序工艺配置:抓棉机打手速度为840 r/min,打手伸出肋条距离-2 mm,混开棉机豪猪打手速度为810 r/min,梳针打手速度为480r/min,综合打手速度为800 r/min。经过以上工艺技术措施,开清棉棉卷质量明显提高,棉卷重不匀稳定在0.7%以下,横向不匀在2.0%以下,棉卷含杂率控制在0.8%以下,为后工序半制品和成纱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2.2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紧隔距、强分梳、多除杂、少损伤、转移顺畅”的工艺措施。提高盖板速度,增大盖板花率,多排除杂质和短绒,减小给棉板~刺辊、锡林~盖板等处的隔距,以加强分梳效能;发挥机后分梳板和除尘刀的作用,提高除杂效率。控制好FA224型梳棉机的风量风压,保证各机台制成率的稳定一致。
    FA224型梳棉机主要工艺参数:锡林速度为354 r/min,刺辊速度为810 r/min,道夫速度为28r/min,盖板速度为273 mm/min,给棉板~刺辊隔距为0.40 mm,盖板~锡林隔距为0.20 mm、0.18mm、0.18 mm、0.20 mm。锡林~后固定盖板为隔距0.60 mm、0.50 trim、0.40 mm、0.40 mm,锡林~前固定盖板隔距为0.25 mm、0.23 mm、0.20 mm、0.20 mm,锡林~后棉网清洁器隔距为2.0 mm,锡林-前棉网清洁器隔距为0.9 mm,锡林~后罩板隔距为1.10 mm、0.75 mm,锡林~前罩板隔距为1.10 mm、0.75 mm。
2.3精梳工序
2.3.1条卷并卷工艺
    条卷并卷采用较小的牵伸倍数,以便克服粘卷,减少毛羽和棉结。
    条卷:采用24根并合;总牵伸倍数1.337倍;罗拉隔距4 mm×7 mm;纺出干重65.4 g/m。
    并卷:采用6卷并合;总牵伸倍数6.225倍;罗拉隔距5 mm×5 mm;纺出于重64 g/m。
2.3.2精梳工艺
    精梳工艺采用“轻定量、低牵伸、合理控制落棉”的工艺措施。为减少精梳条的短绒率,落棉隔距和梳理隔距偏大掌握,以提高落棉率,精梳落棉率控制在20%±1%。做好“三隔距、四基础”工作,增大排杂,减少棉结杂质。F1268型精梳机工艺配置:后退给棉方式,给棉长度5.2 mm/钳次,给棉张力9刻度,锡林速度250钳次/min,毛刷速度1123 r/min,分离结合刻度±0.25,精梳条干重23.2 g/5m,主牵伸倍数11.4倍,预牵伸倍数1.14倍。经过工艺调整后精梳条质量:精梳条棉结12粒/g,精梳条杂质14粒/g,精梳条条干CV 3.2%,精梳条重量CV 3.6%,精梳条短绒率7.64%。
2.4并条工序
    并条采取头并增加后牵伸倍数,降低总牵伸倍数的工艺配置,把头并后牵伸倍数由原来1.40倍提高到1.53倍,总牵伸倍数由原来的8.3倍减小到7.97倍。加大后牵伸倍数,有利于纤维伸直平行,减小总牵伸倍数,使主牵伸区内浮游纤维得到很好的控制,由于牵伸力减小,使纤维在牵伸过程中作用柔和,有利于减少棉结、短绒的产生。降低二并后牵伸倍数,采用集中前区牵伸工艺,把后牵伸倍数调整到1.24倍,总牵伸倍数提高到8.4倍。这样进一步提高了纤维伸直度,对改善熟条条干CV值、降低粗节有利。并条机工艺配置:

2.5粗纱工序
    粗纱采用“轻定量、低速度、重加压、大粗纱捻系数”的工艺原则。后区牵伸倍数偏小控制,中后区罗拉隔距偏大掌握,有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粗纱伸长率控制在2.0%以内,减少前后排粗纱伸长差异。在保证细纱牵伸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增加粗纱捻系数,以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改善成纱质量。粗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定量4.3g/10 m,罗拉隔距7 mm×22 mm×25 mm,后区牵伸倍数1.23倍,锭速840 r/min,前罗拉速度206 r/min,粗纱捻系数107。
2.6细纱工序
    细纱工序采用较小的后区牵伸、较小的钳口隔距、较大的罗拉隔距、较大的罗拉加压,以加强对纤维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成纱条干。此外,选用新型镀氟钢领和镀氟钢丝圈,钢丝圈偏重掌握,使用中硬度不处理胶辊、新型下销棒、碳纤维上销和平面牵伸气动加压摇架,增加不锈钢薄板气圈控制环。CJ 14.5 tex细纱主要工艺参数:罗拉中心距43 mm×52 mm,罗拉加压15 daN/双锭×14daN/双锭×15 daN/双锭,钳口隔距2.2 mm,后区牵伸倍数1.175倍,细纱捻度105.0捻/10 cm。CJ 14.5 tex改进前后质量对比如下:

  采取以上工艺技术措施后,由我公司2004年10月~2005年2月纺制的CJ 14.5 tex成纱质量平均值与以前水平对比。可以看出,CJ 14.5 tex纱成纱质量优于乌斯特2001公报25%水平。
3  结束语
    对于短绒率高、细杂多的原棉纺纱,在开清棉工序应采用“早落少碎、多梳少打”的工艺原则,以减少纤维损伤,梳棉工序增加盖板速度有利杂质和短绒的排除,精梳工序采用轻定量、低牵伸、合理落棉的工艺,并条采用头二并顺牵伸工艺,粗纱采用大捻系数,有利降低条干不匀和减少毛羽,细纱采用“两大两小”的工艺措施,有利改善成纱条干水平,减少粗细节的产生。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