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改善棉条内部结构,提高成纱质量水平

                                     在传统的纺纱技术中,人们把清棉、梳棉两大工序作为提高成纱质量水平的主要工序,一般认为并条的主要任务则是使棉条中纤维进一步伸直平行,混和均匀,纺出均匀度较好的熟条以供下道使用。近年来,由于纺织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前道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现并条机的并合作用已不是主要功能,而应侧重于对棉条内部结构改善,进一步提高棉纤维的伸直度、分离度,才是提高成纱质量水平的主要因素。
    为此,我们针对并条工序的特点,作了一些工艺的对比研究,并对并条工艺作了一定的改进,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具体措施有:   
一、改变头并的并合数
    选择合适的工艺道数,保持足够的并合数,对于改善纤维伸直平行度和提高混合均匀效果十分重要,在传统纺织工艺中,将普梳产品的并条工艺道数设计为2道,采用8×8的并合数,由于并合技术和牵伸技术是一对矛盾,如此多的并合数,虽对改善棉条的重不匀有效,却加重了牵伸的负担,使棉条中纤维疲劳、熟烂,易生棉结,同时亦增加了附加不匀率,我们尝试着将并合数由原来的8×8改为6×8,通过试验,我们发现,把头并的并合数由8根改为6根以后,头并的棉结有了大幅度的下降,细纱成纱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试验结果见表l

二、调整后区牵伸倍数
    并条机的后区是提高棉条内纤维伸直度和分离度的关键部位,其中头并后区对条子的内部结构影响尤为明显,头并喂人的梳棉生条纤维排列比较紊乱,内在结构较差,前弯钩纤维占很大比重,由于前弯钩纤维在牵伸过程中容易形成棉结,加之近来原棉中短纤维含量较高,造成条干基础差,粗细节也较多,为了进一步改善纤维之间的伸直度、平行度、分离度,减少棉结的生成,提高条干水平,我们在头并8改6的基础上,适当加大了头道并条的后区牵伸倍数,将头并后区牵伸倍数由1.475调整为1.720。
    末道并条除了要改善棉条中纤维的伸直度、分离度,还要使熟条条干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我们将末道后区牵伸倍数调整为1.025倍的弹性牵伸。
    工艺调整前后对比试验表明,头并后区采用纤维定向度工艺,头并采用少并合小牵伸倍数办法,即6并6倍牵伸办法后,棉结数量增加很少,成纱质量水平却有了很大提高,试验结果见表2

三、调整牵伸罗拉隔距
    正确配置罗拉握持距对提高棉条质量。改善棉条内纤维排列状态至关重要,纤维长度及整齐度是决定罗拉握持距的主要因素,握持距过大会使条干恶化,成纱强力下降,过小则牵伸效率较弱,形成粗节和纱疵,甚至出现出“硬头”现象。由于梳棉出来的生条中的棉纤维排列紊乱,前弯钩纤维居多(占70%),为了提高棉条中纤维的分离度、伸直平行度,尽量多的消除棉纤维的前弯钩,减少棉结,我们尝试适当增长后区牵伸隔距,通过试验,我们将头并握持距由41×44  改为41×46  ,二并为了有效控制纤维,改善条干水平,隔距由41×46  改为40×46  。通过试验对比,半制品及成纱质量均有所提高,试验结果见表3

    经过对并条工艺的调整改进,在细纱工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几个月的成纱取样测试,证明细纱成纱条干CV值,细节、粗节、棉结等几项质量指标有了明显的提高。调整工艺前后试验数据见表4

四、结语
    通过以上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并条工序作用很大,只要选择了合适的工艺,使棉条中棉纤维的伸直度、平行度、分离度得到较好的改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同样将会使成纱质量水平得到提高。以上工艺的改进已在我公司并条机上的C28tex、C14.5tex、CJl4.5tex品种推广应用,经测试成纱的各项质量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更多并粗会议论文请点击进入>>>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