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露,并非中华民族服饰的缺憾

  人类的服饰,历来有着两种基本的倾向;其一,通过衣饰装饰人体的美,即通过衣饰遮盖人的身体和器官,包括某些缺陷,并通过衣饰的式样、色彩、图案等把人体装扮得更美;二,通过衣怖显示人体的美,即通过衣饰,有意让人的身体,包括四肢、胸背等显露到别人面前,或者通过衣饰充分勾勒出具体的轮廓和曲线,使人体美充分得到展示。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在过去时代的传统服饰中,以装饰性为主,从帝王达官到名门闺秀,都喜欢用繁杂的服饰把自己装扮起来,用精美的服饰来表示自己的尊严、高贵和富裕;而到了现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人们以“露”为美,总要用自己的身体的展露表达自己对自身美的追求,也就是说,服饰为显示人体美服务。近年来 “三点式”服装从游泳池走上舞台,可为“露”的典型代表。从当代和现实生活看,虽然装饰和显示的服饰倾向并存、宽袍大袖和三点式服装同在,但人们总把不同方式的“露”和不同程度的“露”作为服饰的新潮,而把“宽袍大袖”看成某种保守倾向。

  我国的服饰,遵循的基本上是“宽袍大袖”的传统,以装饰人体美为目的,从过去时代的褐衣莽袍、长衫马褂到解放以后的中山服、“四开袋”,都无不如此。近年来,虽然各种紧身衣、无袖衫、牛仔裤、超短裙等逐渐在青年人中流行起来,但人们总认为那是从西方传送来的东西。在许多外国人和中国人的眼里,“露”,仿佛从来就是中华民族衣饰的一种缺憾。

  事实真是如此吗?

  让我们把视线转向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服饰!

  在中国的少数民族服饰中,许多仍是以装饰人体为主的“宽袍大袖”。严寒的气候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使他们无法“显示人体”,必须用厚实的皮毛和棉麻把自己遮蔽和包裹起来,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服饰传统。但是,在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确也不乏“显示人体”的例子。上面已经介绍过的满族旗袍尤其是经过加工改制的旗袍,质料柔软,修长适体,能很好地勾勒出女性的双肩、胸乳,腰肢和臀部的轮廓,开叉旗袍使妇女的小腿甚至大腿忽隐忽现。的确较为充分地展示了女性的人体美。除此而外,若从“上衣”看,傣族等近十个云南少数民族妇女都穿紧身短衫,也比较充分地展示了自己人体的美。

  云南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滇南和滇西市属北热带或南亚热带气候,雨量充沛。这些,为云南少数民族服饰的“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傈僳族分布在云南怒江州和其他滇西地区,其妇女穿右开襟短衫,紧裹胸部,长仅齐腰。居住在西盟、沧源的佤族妇女穿无领短衣,有的无袖,有的半截袖,胸部轮廓明显,胳臂全裸露在外。居住在滇西南澜沧一带的拉祜族妇女穿右斜襟、无领、小袖口的短衫。生活在德宏州的景颇族妇女穿黑色圆领对襟短袖,手袖细而长。勐海布朗山的布朗族妇女穿紧身无领斜襟短衣。滇西南的德昂族妇女穿蓝色和黑色对襟紧身上衣。景洪县基诺山的基诺族妇女穿对襟蓝、红、黄花条短上衣。上述各种少数民族,虽然妇女的上衣形制备各不同,有许多本民族的特点和标志,但都同样十分短小,穿着紧身,把肩、胸、腰的女性人体美尽可能地展示出来;有的无袖,有的半截轴,就是有袖的也是窄袖,可以充分显示手臂的修长和健美。这样的服装,或配以统裙,或配以褶裙,或配以裤子,一般都显出下身的颀长,自然而然地增添了几分女性的魅力。

  在我国少数民族以显示人体美为主要倾向的女式上衣中,不得不提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在自明、清以后的一些地方志书里,就多次出现过傣族妇女“短衫小袖”、“短衣齐腰”之类的记载。《西双版纳民物志》一书的作者中,有出生于当地的傣族同志。对于现在西双版纳傣族妇女的衣饰,他们这样写道;“今天西双版纳的傣族服装,是边疆少数民族中最简洁最优美的服饰,既保持过去古老的傣族服饰的某些传统,又有新的改革与创造。现在男子服装,一般都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长管裤,用白布或蓝布包头,大体还是保持过去的传统。傣家人服饰最美的是妇女服饰,如果你去到西双版纳,你就会看到天生的身材苗条的傣族妇女,一般都穿浅绯色的紧身小背心,外面穿的是紧身短上衣,圆领窄袖,有大襟,也有对襟,有淡红色,也有浅绿色、天蓝色,下穿长统裙,一直长齐脚背。有红花色的,也有绿花色的,今天大都是的确良缝制的,也有用其他料子的,青年老年妇女都是这样装束,腰间系有一根银色的腰带,宽达一寸。这种衣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窄袖短衫又紧又严实,袖管长细,紧紧套着胳膊.袖管内是没有一点缝隙的,如果是用米白色衣料缝制,几乎就看不出袖管了、前后衣襟,紧紧裹住身子,刚刚到腰部,后面还不到腰部,刚好用银色腰带系着短衫和统裙口,统裙也是紧裹双腿越发显得身材的修长与苗条。”这里的描写是十分贴切的。这样的衣饰。的确充分地显示了傣族妇女尤其是“小卜少”们的人体美。

  上面提到的几个少数民族,都是云南的特有民族。其实,在其他省、区的少数民族中,以显示人体美为主要倾向的衣饰仍是存在的。瑶族是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个跨省民族,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和江西西南角均有分布。瑶族妇女的服装,因不同地区或不同支系而呈现很大差异。有的瑶族妇女穿长可及膝的对襟上衣,有的却穿前短后长的过膝长衣,腰束长带,如睦边瑶族妇女爱穿长至足用的长袍,劳动时必须将袍脚卷入腰带中,贺县瑶族妇女穿的长袍盖至脚面,不收腰,但衣袖上绣有美丽图案、显然,这都是以装饰人体为主要倾向的服饰。但是,与此同时,瑶族妇女也有穿无领短衣、以带系腰较充分地凸现胸乳和腰身的。如云南省广南、富宁,就有穿着黑色紧身衣的瑶族妇女。无疑地,这一衣饰又以显示人体为主要倾向。京族旧称越族,生活在广西防城的三万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妇女穿窄袖紧身对襟无领短上衣,胸围菱形遮胸布,只是在外出时才加穿白色长外衣。高山族是台湾的土著居民,不同地区的高山族有不同的自称,也有不同的服饰。布农人、曹人妇女穿短上衣,阿美人女子穿长袖短襟小上衣。雅美人除穿无袖短上衣外,还穿自肩向腋下斜披的偏衫。总之,高山族妇女的上衣基本上是开襟式小衫在衣袖和衣襟上多绣有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这种开襟服装适应亚热带气候,可以起散热快,凉爽的作用,也充分显示出高山族妇女人体上身丰满、健壮的美,使人产生活泼、自由、妩媚的感受。

  显示人体美最彻底也最直接了当的方法,就是裸体。在人类历史上,裸体是和健美联系在一起的,不仅希腊罗马雕塑是裸体,连最初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也是裸体进行的。直到现在,就是在最保守的国家和民族中,运动员的裸体也是日以为常的事。

  据某些文字记载,我国古代曾有“裸国”。《吕氏春秋·.贵因篇》就说:“禹之裸国,裸入衣出。”至于关于后来少数民族裸体或在某种特定场合裸体的记载,就更多了。

  在现实的民族调查中,少数民族妇女赤身裸体从事农活家务的情形时有所见,当然更多的仅只是赤裸上身。珞巴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居住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不同部落服饰各不相同、居住在西霞巴曲河流域的崩尼部落,男女上身均裸露,下体系一遮羞物,都扎护腿,赤足。裸露的上身,风吹日晒,充分显示了一种野性的刚劲和健美、云南的独龙族、怒族、苦聪人等直到解放前仍常赤裸上身,但现在已基本没有这种现象。不过,居住在西盟岳宋一带的佤族妇女,仍习惯于赤裸上身于活。无论是上山打柴,下箐背水,还是舂谷烹饪,收割点种,她们都不穿上衣而让上身一丝不挂,在男人面前也不回避,而下身则穿半截裤或短裙,赤足。由于阳光强烈,他们的皮肤黑里透红。肩背宽阔、丰乳壮腰,使她们显出一种女性的“阳刚”之美。尤其是常年劳作的中年妇女,其刚健之气洋溢于裸露的肩臂肚腹上面,常使外来人肃然起敬。赤裸上身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还应该进行深入的研究。也许,天气的炎热和物质生活的匮乏是两个主要的原因,但“习惯”的力量恐怕也不能忽视。既然这样,没有服饰自然也就是“服饰”的一种具体形态。

  总之,“露”,并非中华民族衣饰的缺憾。只要我们深入到少数民族服饰的广阔天地里,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