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迷失在世界名牌的“空泛概念”

  上海高档商场中频频露脸的各种洋品牌就是“世界名牌”?未必。尽管“世界名牌”在产品宣传中叫得很响,但这仅仅是一个“空泛概念”,没有标准可供证实。

“世界名牌”无人能评

  “世界名牌”有没有国际级“裁判”?很遗憾,目前国内外都没有这样一家评判机构,谁也没资格在全球范围内评选“世界名牌”。上海质量协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际上根本没有“世界名牌”的质量标准,“世界名牌”的称谓算不上“合法有效”。也就是说,在产品宣传中就不应出现“世界名牌”这样的字眼。

  尽管“世界名牌”是一个不规范用语,但这个概念在我国却十分火,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究竟是销量最大还是技术最尖端、质量最上乘的国际品牌离“世界名牌”最近,由于界限模糊让人摸不着头脑。

  若以产品销量论,“红双喜”乒乓球、“中华”铅笔是当仁不让的“世界名牌”,而价值上千万元的宾利汽车与桑塔纳轿车相比离“世界名牌”更远;欧洲品牌服装、鞋帽知名度高过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以“世界名牌”自居,所胜出的地方不是市场占有率,而是在设计、面料和高价上占了上风。

“世界名牌”难以打假

  正因为“世界名牌”以消费者口碑说了算,“口说无凭”很难打假。不过,从我国消费者默认的一些“世界名牌”来看,其中不乏微软、可口可乐、雀巢等名副其实的“世界名牌”,当然这些全球知名度很高的品牌也用不着“世界名牌”作宣传标签。

  但滥竽充数者也不在少数,这些“世界名牌”完全是“吹”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有的属“移花接木”,如某个国际服装品牌知名度很高,就有企业将它“借用”到鞋帽、皮具领域;有的属留洋“镀金”,国内企业到国外注册一个公司和洋品牌,然后“进口”到中国大量生产销售,这种方式在服装、皮鞋、音响设备等领域比较普遍;有的属“沾亲带故”,比如华伦天奴品牌在我国就有120多个,通过采取添加后缀等方式与这个洋品牌“沾亲带故”,而消费者难以看穿其中“西洋景”。

  正因为“世界名牌”无人认定,而事实上确实存在一些真正的“世界名牌”,因此在打假时难以操作。国家有关部门曾经将梦特娇皮鞋等商品定为“无根据的世界名牌”予以曝光时,企业大喊冤枉。既然你拿不出“世界名牌”的评判标准和参考对照,有什么权利说人家不“达标”?既然“世界名牌”是“民牌”不是“官牌”,由消费者民心来定,政府部门只能以“涉嫌无根据宣传世界名牌”模糊措辞置评。

中国名牌“根正苗红”

  与“世界名牌”这个“空概念”相比,中国名牌是实打实的。中国名牌产品明确要求有4方面:产品质量在国内同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知名度、市场占有率很高;产品用户满意度很高;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以市场评价为基础的中国名牌产品不搞终身制,每次评比有效期3年。在不少行业,中国名牌产品在我国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而且价格还远远低于赚取高额利润的“世界名牌”。在日本、韩国等国,民众普遍认为最适合国情、最对国内消费者负责的是国货。而在我国,不少消费者却比较认可洋品牌,甚至上了所谓“世界名牌”的当。既然有了“根正苗红”的中国名牌,中国人又何必迷失在难以看清的“世界名牌”光环中?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