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舟五号到神州六号,当全世界的人看着我们中国的航天员穿着我国自己研制的航天服工作时不禁对中国纺织科技日新月异的进步叹为观止。在中国,纺织业不仅能够生产出销往全球的物美价廉的纺织品服装,也能够成为航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神舟六号上的纺织技术 谈到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与纺织行业,从事军用纺织品领域生产和研究多年的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理事长朱民儒说,“可以用密不可分来形容。”朱民儒介绍说,早在1992年初,我国就开始研究载人航天,是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宏大的现代化系统工程,涉及航空、船舶、兵器、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纺织、建筑等多个领域。此次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共有10多个纺织企业参与了纺织材料的研制和生产。 神州六号对纺织技术的应用最突出地表现在飞船进入大气层以后用于减速的降落伞和保障航天员生命系统的宇航服上。“神舟”飞船的降落伞足有1300平方米,比俄罗斯“联盟号”飞船的伞还大200平方米,但重量仅90多千克。 从伞顶拎起,伞衣有20多米长,加上46.2米的伞绳和几米长的吊带,一副降落伞约70米长。又轻又薄的伞翼用绸每平方米分量较原来减轻10克左右,但其强牢度丝毫不减。主伞的伞绳直径只有2.5毫米,承重去能达到300千克,共有96根伞绳,而“神舟”飞船的返回舱重3吨多。 谈到大家都很感兴趣的航天服,朱民儒说,神州六号航天员所穿的主要是舱内航天服,由三部分组成:一是限制层,由耐高温、抗磨损材料制成,用来保护服装内层结构,并使航天服按预定形态膨胀,保证航天员穿着舒适合体;二是气密层,用涂有丁基或氯丁橡胶的锦纶织物制成,有良好的气密性,防止服装加压后气体泄漏;三是散温层,与内衣裤连接在一起,有许多管道,采用抽风或通风将气流送往头部,然后向四肢躯干流动,经肢体排风口汇集到总出口排出,带走人体代谢产生的热量。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