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满族服饰——摇曳生姿

  云南满族总人口为0.79万人(1998年统计数),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0.66%。主要分布于昆明、保山、思茅、德宏、曲靖、临沧、红河、楚雄等地州市。云南满族人口较少,但分布却很广,全省大多数县市有满族。

  从1994年起,在昆明的满族同胞每年农历十月十三日都聚在一起,欢度自己民族的传统节日——颁金节。这一节日的来历是,1635年农历十月十三日,清太宗皇太极将“女真”、“谙申”等混乱族名,统一命名为满族。改族名为满族,标志着一个新民族的倔起,从此,满族便将这一天视为自己的盛大节日。颁金即满语诞生之意。

  云南的满族最早是清朝初年来的。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率清兵到云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叛乱,下令恢复汉族发式和服装,挑拨汉族与满族的关系,一时乱了半个中国,但是受到以康熙皇帝为首的清政府的坚决镇压。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病死。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贝子彰泰率满、汉两族官兵10万围攻昆明。平定叛乱后,据说“有八旗仆从不随师凯旋,潜匿滇境者”。此外,随满族官员来云南的许多满族同胞,亦定居昆明等地。今天昆明的如安街一带曾是满族聚居的地段,有“旗人街”之说。

  虽然云南红土地上的满族人在日常生活习俗方面与东北黑土地聚居区相比有很大变化,但满族人上进心强,兢兢业业工作,谦虚礼貌待人等民族性格依然很浓,所以在云南不少战线上都有业绩突出的满族同胞。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关肃霜。关肃霜,是人们所熟知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她出身于湖北荆州贫苦满族艺术家庭,1949年巡回演出到昆明,便永远落脚于这片红土地上。她开创了关派京剧艺术,还把云南少数民族中的景颇姑娘黛诺,哈尼女英雄椰枝等民族优秀儿女的形象推上了京剧舞台。

  历史上满族男子多穿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夏季头戴凉帽,冬季戴皮制马虎帽。衣服喜用青、蓝、棕等色的棉、丝、绸、缎等各种质地的衣料制作,裤腿扎青色腿带,脚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制乌拉。顶上留辫子,剃去周围的头发。

  女子喜穿长及脚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服装喜用各种色彩和图案的丝绸、花缎、罗纱或棉麻衣料制成。有的将旗袍面上绣成一组图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领口、下摆处镶上多层精细的花边。脚着白袜,穿花盆底绣花鞋,裤腿扎青、红、粉红等各色腿带。盘头翅,梳两把头或旗髻。喜戴耳环、手镯、戒指、头簪、大绒花和鬓花等各种装饰品。

  满族男女都喜爱在腰间或衣服的大襟上挂佩饰。男子有火镰、耳勺、牙签、眼镜盒、扇带。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绸缎缝制,花色品种繁多,制作精美。入关以后,满族旗袍已在中国妇女中通用。



31/3123>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