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南疆大部棉花考察报告

      8月27-30日,作者随同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检查组和公益性行业(农业)棉花简化种植(3-5)专项组,在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孔雀河综合试验站站长李卫平和阿拉尔综合试验站长朱朝阳等的陪同下,分别考察了位于南疆的农二师29团、30团、农一师10团、16团和阿拉尔农场等,结合行业专项住点基地阿瓦提县,现场察看棉花长势,了解植棉大户生产情况,访问生产投入和成本等。
   
      一、南疆大部棉花长势评述
   
      1、植棉面积减少。调查的地方和兵团植棉面积减少一成多。一是植棉投入连续多年的不断攀高,成本已经突破产量可能承受的极限,加上2008年度价格大幅度下滑,植棉收益大幅度减少,据测算,子棉产量达到285千克/亩才能保持收支平衡,否则就赔本。二是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加快,粮食补贴加快地方粮食面积的扩大,小麦补贴0.2元/千克,大大刺激冬(春)小麦面积的扩大,今年小麦高产,补贴接近100元/亩,收益达到500~600元/亩,比棉花合算。三是果棉间作面积不断扩大,且随着树龄的长大,对棉花生产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据了解,南疆果棉间作面积已突破500万亩,前几年棉田早栽的果树,随着树龄的长大,棉田比将退出。四是近几年南疆长绒棉面积连续减少,据估计,面积已减六成,不足百万亩(约85万亩)。此外,也有一些大县的植棉面积增加。
   
      2、苗情基础较好,单产持平或略增,但熟性偏晚。播种出苗好,苗全苗齐苗壮,密度增加1000~2000株亩不等,收获密度达到1.5~1.6万株/亩。从田间可见,虽然棉情长势不及北疆均衡,有早衰现象和病虫害危害,但都轻于去年。单株成铃数略少于去年,但单位面积成铃增加,预计子棉增产20~30千克/亩不等。然而,普遍晚熟7~10天,到8月下旬见絮不多。
   
      3、病虫害发生危害偏轻,统防统治效果好。与同北疆一样,今年南疆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也偏轻,但程度略重于北疆,虽然局部较为严重,但总体上有利于夺取高产。采用统防统治,有效控制危害,也减少了防控成本。据了解,6月局部棉田棉蚜发生偏重,采取集中治理,没有造成暴发危害,一些棉田棉叶螨采用点片治理,没有扩散;棉蚜采用色板诱杀效果也很好,田间可见棉铃虫危害的僵铃。在低温、干旱和非充分灌灌条件下“两萎病”的发生和危害都很轻值得研究。
     二、植棉成本下降
   
     到8月29日,调研兵团和地方现金成本减少100元/亩上下,降幅一成以上,因来水量和灌水量的减少灌溉的机会成本减少。受国际石油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影响,石油化学品价格大多明显下降,占现金减少部分的六七成,另两三成来自雇工管理和植保费用的减少。
   
      三、旱情加重,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加快,导致棉田面积的减少
   
      1、干旱导致棉花播种面积减少,受旱面积增加。自2007年以来,塔里木河来水量明显减少,今年来水量则是1984年以来最少的一年,直到8月尚未充分来水,旱情加剧。据调查,依靠河水灌溉的新垦荒地植棉面积连年减少,尉犁县一些垦荒地植棉面积成倍数减少,还出现撂荒加重的新情况。为了应对水资源短缺,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休耕计划,要求每年休耕面积占农田面积的15%。在应对水资源短缺方面,采用抽地下浅层苦水(盐水)兑水库淡水滴灌以保证出苗。然而,由于盐分对棉花生长的抑制效应,幼苗长期不长,形成僵苗,产量大幅度下降,还会加快土壤的次生盐渍化。
   
      2、果棉间作面积的扩大,棉田面积减少。最近几年,南疆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加快,果棉间作呈快速发展态势,全南疆果农间作面积约1050万亩,其中果棉间作面积已突破500万亩。据调查,像阿瓦提这样的百万亩产棉大县,其果棉间作面积占棉田面积的40%以上。当年栽植的果树,棉花即减产30%;栽植3年及3年以上的棉田,减产一半以上,以后随着果树的长大棉田将从果林中退出,棉田就变成了果园。
   
      四、产量展望和价格期望
   
     1、单产有望持平或略增,熟性早晚看天气。总体看,南疆单产有望持平或略增,如密度增加,8月成铃增加,单位面积成铃数增加。如秋高气爽,铃重还可提高,吐絮进程滞后也可以补偿,近期气温回升,阳光普照,早熟性和单产具有提高的可能。如果气温下降快,晚熟问题也很突出。此外,今年机采棉面积扩大,由于机采必需进行脱叶处理,对晚熟棉田的单产有不利影响。
   
      2、期待价格的合理和合适。农民期望子棉5.5~5.6元/千克较为合理,子棉产量350元/亩,产值1960~1995元/亩,成本1300~1500元/亩,在不计农民自用工费用的条件下,预计收益600~700元/亩比较合理,至少价格要保持去年托市收购水平。各地农业部门认为,如果没有价格支持,结构调整还将加快,植棉面积还将下滑,预计今后两三年将有500万亩棉田退出,其前景令人担忧。
   
      五、建议收储长绒棉
   
      收储数量3万吨,收储价为“237”级子棉6.5元/千克;按衣分率30%和油籽价1.5元/千克,折皮棉18167元/吨。
      六、加强后期管理
   
      一是适时停水。针对今年受旱晚熟棉田比例加大,灌溉不能过分提早结束,一般要求延续到9月中旬停水。二是合理化调。针对熟性偏晚,在气温20℃时,大约9月中下旬,看天适时喷施乙烯利催熟。三是适时收获,控制“三丝”。继续推行“人戴帽子,狗穿衣服”,兵团农工实行自主出售之后,进家子棉要强调单储单放,防止毛发和化纤丝混入。(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毛树春  林海 田立文)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