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张辛可:中国时装周是一朵塑料花

  依我看来,时装周是一朵塑料花,是一种看上去漂亮的美丽。

  我这样说,有很多人会不高兴。其实,也不要不高兴,因为我是好意。从“是不是花”的角度看,塑料花当然是假花,但是从“观赏”的角度看,塑料花不但是好看的,而且可以按人的意志将她制作成各种光怪陆离的模样来。

  我的意思是,开办时装周的本意一定是好的,这对于培养我国的设计师、培育我国的时装业都有积极的意义,事实上,时装周确实提升了我国的时尚水平,在“十佳”里的确有不少有才华的人和设计师。任何无视时装周的历史性贡献的看法都是不公平的。

  那么时装周的问题在哪里呢?

  我以为首先有一个要不要办的问题。如一定要办,也不能照搬国外并和国外简单地比较,因为我们和他们有太多的不一样。从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经济的总体水平来衡量,时装周最大的问题是——六年了还不能和形成商业周期、和流行发布、和客商定货相联系,不能不说时装周在服装观念和动机上存在毛病,以至时装周好看,但做作,时装周激动人心、但虚荣。问题的结症是我们太心急,太想和国际接轨,体育运动上常说“心理不稳定,动作就变形”,时装周的问题也是在这里!于是,偏差就不断产生——明明是中国,却说成“国际”,以壮声威;因为大家心里想的不是服装和商业,就拚命在“表演”的作品和选择的表演场地上“搞怪”;如果时装周以培育和选拔设计师为宗旨,一年一次足够,最好是二年一次;假如时装周以发布流行为主,则应该和博览会结合,和商业结合,但我没有看到有很好的结合;时装周一年一次尚属问题诸多,再一年两次真是“玩过头”了!还有,一年两次造成博览会、服装协会和设计师协会的关系、利益重叠又引发诸多问题;至于评奖的标准,当然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谁是最佳,而不是由“××赛”或“××奖”来决定。而且,市场也是培育设计师最好的课堂;再有,“十佳”应该是一个质的概念,而非量的概念,一年一定要凑十个“十佳”出来,难免鱼龙混杂,我以为完全可以以当年的水平结合常规标准评出若干优秀设计师,有几个算几个,然后称作“十佳”。

  日前,汉帛张建民总裁请我和其他一位著名设计师当着获奖者本人和媒体的面,给“汉帛奖”的金、银、铜奖获得者作点评,从这几个人的服装中,可以充分反映出我国服装教育和大赛存在的优缺点。如果以“作业”和“作品”的观念和动机看,金、银奖的服装的确很好,很有嚼头,但你一旦从“商品”和“衣服”的观念和动机上考察,他们就不如铜奖获得者杨智的 “铁甲柔情”,我觉得“铁甲柔情”在服装本质上不苍白,很有深意。他的服装从“穿”的功能本质考察,既大胆又有创意。一问,哦!原来他已经做了几年的产品设计师,我相信他是吃了不少商业和商品的苦头,才能从本质上把握住所谓服装设计和服装创意是怎么一回事。

  我想,设计的“好坏”和掌握服装观念和动机的“对错”有关!

  正因为上述讨论时装周的解剖刀是基于商业和商品的(我认为时装也是艺术),所以,我是批评大于表扬。但我真诚地希望时装周和商业、商品最紧密地结合,它就会成长得健康,发展得更快。如果从一个更为严厉的角度看,我们只有在综合国力十分逼近发达国家的情况下,才能理解什么叫国际?才会知道我们并没有资格“玩”服装。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