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所谓“都市丽人”显得十分耀眼。她们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许多人有自己的住房和汽车,她们大都穿着入时,经常与朋友一起出入酒吧、餐厅、健身房。都市丽人的生活方式是许多年轻女孩子描绘自己未来生活的样板,是许多母亲培养自己女儿的目标,是许多都市女性杂志的主角。在人们眼中,都市丽人是个罩着一层迷人光环的群体。而事实上,这个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理想、个性特点和生活轨迹。
刘红英:我是一匹自由马
刘红英是红英自由马服装服饰有限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是她8年前创办的。
刘红英学的专业是化工机械,与现在从事的工作毫无关系。刘红英说,当初上大学时选择那个专业的原因是,她在少年时代曾经看到过邻居的一个叔叔自己动手做了一架风琴,而这个叔叔学的就是化工机械,这给了少不更事的刘红英一个概念:学了这个专业就可以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东西。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大学毕业的刘红英来到北京,在一个著名的设计研究院工作。与差不多经历的同龄人一样,那时她白天上班,晚上住在三四个人一间的集体宿舍里,生活安定而平淡。上世纪90年代之前,这样的生活还被认为是自然的,人们对于一个可依靠一生的所谓铁饭碗还相当在意。不过不安分的刘红英渐渐开始不满足:“生命就这样在刻板与平淡中度过吗?”
在工作6年后的一天,一个突发事件终于促使她下决心辞职。这天早上,她的妹妹在去上班的路上被公共汽车撞伤了腿骨,需要3000元的医疗费。这笔钱对她们姐妹俩来说相当巨大,当时刘红英一个月的工资才不过100多元。医疗费后来从她妹妹的单位暂借垫付。半年后,妹妹的腿伤痊愈,姐妹俩还清借款后,辞去了公职。
辞职后要生存,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挣钱。在一年多时间里,姐妹俩机器般地工作着,做旅游团的导游、为小公司画图纸作设计等等。她们十分辛苦,不过的确挣了些钱,很快,她们就在租住的房子里添置了当时还算贵重物品的电视、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
当基本生存问题解决后,对钱的渴望度开始降低,而理想的火苗渐渐升起来:“做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成了我们的目标。”刘红英说。
考虑再三,刘红英选择了制作时尚包袋。“或许是一颗流浪的心让我做出了这个选择。”刘红英说,“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人在旅途,从某种意义上说包就是一个小小的家。”刘红英的包的品牌是“自由马”,用料多是色彩艳丽、结实耐用的帆布,包上饰以铜扣、搭袢,既实用又时尚,一面市就受到年青人的喜爱,这个品牌也很快在北京市场上有了知名度。
两年后,有了一定经济实力的刘红英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经营范围也扩大到了服装服饰上。像她的包一样,她的服装服饰也追求浪漫情调,成为年青人喜爱的品牌。
她的企业越做越大,店面越开越多,不仅北京,其他几个城市也建立起了销售网络。“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刘红英说:“不过过程中的艰苦是别人看不到的。所有该遇到的困难我都遇到过了。”她说,她曾经被骗过,曾经因为过度辛劳昏倒在路上,曾经哭过不知道多少次,也曾经不止一次想到过放弃。“好在,我都坚持过来了。”
随着一批有才华的专业人员的加入,企业管理走向正规。刘红英如今已不必像过去那样过问公司所有业务细节,她有了更多私人的时间可以用来安排自己的爱好,丰富生活,提高修养。她喜欢音乐会,是音乐厅的常客;她喜欢旅游,每年她都会给自己安排一定的时间去国内外几个地方旅行;她喜欢网球、游泳等多项运动,网球技术还相当不错,两年前她又迷上了骑马,现在是一家马术俱乐部的会员。“所有这一切带给我的不仅是休息,更重要的是新的人生感受、新的工作灵感。”刘红英说。
走出北京海淀区双安商厦旁边一间红英自由马品牌店,刘红英说:“我对自己所有的经历都心存感激,无论苦乐,它们都是我内心的财富。”她指着自己店面旁的另一家皮具店说,她认识开这家店的女老板:“她的经历跟我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事实上,我知道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努力着,并且享受着自由的生活和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