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化纤业朝新型工业化发展

                                   

        中国化纤工业的未来发展要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并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业界同时发展先进生产和运作模式,转变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二十五年来,中国化纤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能和产量快速增长,行业结构明显改善,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产品竞争力显着提升。

        中国化纤工业现状与特点

近几年中国化纤工业发展很快,2003年总产量已达1181万吨,发展增速达19.2%,占世界总量37.4%。
 
        中国化纤总产量占全球总量的1/3

尽管如此,中国化纤产量仍不能满足国内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每年仍需大量进口。2003年化纤进口达185.8万吨,同此增长8.1%;出口增长41.9%,但绝对数量仅为34.2万吨,只占当年产量的2.9%。

        资本组成方面,近几年民间资本迅速进入化纤行业,民营/私营企业比例快速提高,2003年年底比例已高达76.4%左右,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仅占21.4%;按生产能力统计,民营/私营企业已占54.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比例降至39.8%,外资/合资企业比例为6.1%。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化纤行业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大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到2003年底,年产5万吨以上的企业从1999年的25家增加到63家,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60%;20万吨以上的企业15家,合计能力已高达465.1万吨,仅此能力已排在世界前列。

        目前,中国化纤产品销售基本还是传统的企业合同销售和市场销售两种,2003年电子商务成交量和交易额仅占0.4%左右。

       销售手段的落后不仅导致效率低下,也造成销售成本居高不下,2003年达到18.5亿元人民币,继续增长15%。

         2003年,中国人均化纤加工量(分得量)达10公斤,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化纤的差别化率仅为28%,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化纤在三大应用领域中比例(服用:装饰:产业)为55:28:17,其中装饰用、产业用比例仍远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发展空间还很大。

       化纤业发展制约因素显现

        由于中国化纤原料产业发展严重滞后于化纤产业,造成国内化纤原料市场缺口不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且呈逐年加大之势。2003年合纤主要原料的进口依存度已高达60%,其中乙二醇最高,达72.2%,己内胺也高达65.3%,对苯二甲酸依然高达53.6%。因而,原料资源的严重短缺成为中国化纤行业运行和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

        由于2000年大规模国产化聚酯装置的开发成功以及随后的不断改造和升级,大幅度降低了聚酯行业的准入门槛,给众多企业,包括民营企业创造了低成本扩展的机会,为化纤企业高起点、低投入、大容量建设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根本条件。

        15~20万吨大型国产聚酯装置生产能力的单位投资仅为“八五、九五”期间引进装置的1/10~1/12,且装置的运行成本也降低约20%。国产化涤纶长丝装置目前单位投资也仅为“八五、九五”期间引进装置的1/4左右,直接纺涤纶长丝运行成本每吨下降2000元人民币。

         但进入门槛的大幅降低也带来聚酯涤纶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张,且增长过于集中,使局部地区产能相对过剩,给国内市场造成较大压力。

        此外,中国政府2004年实行了降低化纤、纺织品出口退税的政策,其影响也在逐步显现出来,从而影响今后化纤、纺织品的出口增长。

        中国化纤工业未来发展预测

        在未来的三、四年间,预计中国化纤工业还将保持10%以上的较高增长速度,但增速会逐年回落。

        2008年以后,增速回落到10%以下,并继续逐年下降;到2010年,产能、产量的增速将分别回落至7%和5%的水平;2010~2020年期间,化纤产能、产量平均增速下降到4%和3%。

         规模结构方面,预计2005年年产5万吨以上的企业从2003年的63家将增加到80家,合计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70%,平均年产能提高到14万吨;10万吨以上的企业32家,合计能力占总产能的比例提高到55%,平均年产能提高到27.5万吨;20万吨以上的企业16家,合计能力占比例提高到40%,平均年产能提高到40万吨。

        预计2010年年产5万吨以上企业再增加到105家,合计产能比例提高到88%;年产10万吨以上的企业从2005年的32家增加到45家,合计产能比例提高到78%,平均产能超过36万吨;20万吨以上的企业25家,合计能力提高到60%,平均产能超过50万吨。

        资本结构调整方面,按生产能力统计,预计2005年民营/私营企业将占55%,国有及国有控股占比例降至37%,外资/合资企业比例为8%;2010年民营比例上升到65%,国有比例降至25%,三资比例为10%;2020年民营比例继续上升到70%,国有比例降至17%,三资比例为13%。

        区域结构方面,预计2005年中国东部化纤生产能力增长到1440万吨,产能比例提高到90%;中部能力为128万吨,占8%;西部能力为32万吨,占2%。2010年东部能力增长到1900万吨,比例提高到90.5%;中部能力为160万吨,占7.6%;西部为40万吨,占1.9%。2020年东部能力增长到2560万吨,占比提高到91.5%;中部能力达到190万吨,占比例下降到6.8%;西部能力为50万吨,比例下降到1.7%。

         流通结构上,2010年化纤企业合同销售金额占比例将下降至40%,比2005年降低19%,化纤市场交易金额比例下降到20%,而电子商务交易额将迅速提高到40%,比2005年提高39个百分点;2020年,化纤企业合同销售比例将继续降至25%,化纤市场交易比例降到15%,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继续大幅提高到60%。

         行业综合结构方面,预计2010年中国化纤加工总量将达2050万吨,人均化纤加工量(分得量)达到15.1公斤,人均化纤实际消费量也达到11.6公斤;化纤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的比例将达到71.9%;化纤差别化率达到40~45%,基本达到目前世界平均水平;化纤在(服用:装饰:产业)应用领域中比例达到40:35:25。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