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粗纱机在环锭纺纱中承上启下,粗纱质量的好坏,对后工序细纱的成纱质量有显著影响。我公司中长化纤生产线使用A456M型粗纱机,由于中长化纤的整齐度好,该机长期以来能满足质量要求。但经过多年的运转,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产品结构的调整及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该机在产品的开发方面显现出较大的局限性,已经不能满足后工序细号品种的质量要求。
1 A456M型粗纱机存在的问题
A456M型粗纱机罗拉牵伸对纤维的控制易出现条干不匀;粗纱重量波动较大;粗纱牵伸区积花造成疵点流入细纱工序形成竹节纱疵。经过多方论证和技术对比,我们决定对A456M型粗纱机进行改造,不改变A456M型粗纱机传动系统,将牵伸系统改造为三罗拉长短胶圈牵伸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通过对成纱指标进行测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2 改造前后技术性能对比
2.1 牵伸系统
A456M型粗纱机采用三上四下曲线牵伸,采用35 mm大直径胶辊,易在罗拉表面形成包围弧,这有利于纤维的前弯钩伸直,但由于前钳口附近摩擦力界的增加,使纤维的变速点后移,容易扩大移距偏差,恶化条干。而采用三罗拉长短胶圈牵伸,其纤维变速点的平均位置离前罗拉钳口较近,离散度最小,峰度最高,且分布对时间的波动性最小,其下长胶圈由于张力装置的张紧,使其对纤维的控制比较稳定,能纺出条干较好的粗纱。
2.2加压
A456M型机采用经过改造的气动加压形式,该形式虽然加压、卸压方便,但密封圈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出现密封不严,产生漏气现象,加压不匀,导致粗纱重量波动较大,从而使细纱形成长片段粗细不匀。为此采用YJIB-190A型弹簧摇架加压,该装置由摇架体、手柄、加压杆、加压弹簧、钳爪和紧锁片等组成。通过弹簧对胶辊施压,所以对机面负荷小,加压值大小也不受罗拉座倾角和罗拉隔距的影响。压力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弹簧刚度(即更换弹簧)或改变弹簧的压缩量来调节。
2.3清洁装置
A456M型机清洁绒套为被动式,转动不灵活,而且要靠人工清除绒套上的飞花。改造后的机器清洁由原先人工清洁改为采用积极间歇回转式绒套附梳耙装置,梳耙梳下的棉杂堆积在绒带上,由挡车工定期清洁,减少了竹节纱疵的产生。
2.4适纺范围
A456M型粗纱机使用大胶辊、采用大隔距工艺,只能纺以65 mm为主的中长化纤;而三罗拉长短胶圈牵伸适纺范围较广,除可以纺65mm中长化纤外,还可以纺棉、棉与化纤纯纺或混纺。改造后更能适应日趋变化的市场需要。改造前后A456M型粗纱机主要规格对比见表1。

3 改造前后纺纱质量对比
试纺品种为T/R 65/35 18 tex,粗纱质量指标如表2所示,T/R 65/35 18 tex成纱质量指标如表3所示。

从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经过改造后的A456M型粗纱机,其粗纱成纱指标均优于改造前,其中条干CV值下降了0.66个百分点,重量不匀率下降0.2个百分点,对后工序提高成纱质量打下了基础。使用改造后的粗纱机纺出的粗纱,其成纱质量比改造前粗纱成纱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条干CV下降0.6个百分点,千米细节、千米粗节、千米棉结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单纱断裂强度也提高了0.2cN/tex。
通过对A456M型粗纱机的改造,使化纤品种成纱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满足市场要求的同时,也使化纤产品由单一型生产有了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为今后调整产品结构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