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转杯纺生产中要完全避免纱条断头是不可能的。纱条断头后对棉纱的产量、质量及制成率都要造成一定的影响,断头率越高其危害也越大,因此,在生产中应尽量减少断头的发生。下面对自排风式转杯纺纱机纺纱断头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分析介绍。 1断头产生的部位 转杯纺纱机纺杯转速很高,其离心力较大,纺杯内的负压又很高,因而纺杯内的须条在加捻过程中所受的空气阻力也较大。 当纤维环还处在须条阶段被剥离离开凝棉槽后,由于其捻回才刚开始形成,所以此时其抗干挠的能力很差。若须条的强力小于纺杯内的摩擦阻力、空气阻力及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纱条即会产生断头,实践证明,转杯纱条的断头绝大多数发生在剥离点与阻捻头间的须条段。 2断头原因分析 2.1工艺因素 2.1.1纺杯速度 须条在剥离加捻时就会与凝棉槽发生强烈的摩擦,纺杯速度越高其摩擦阻力越大,使须条剥离、加捻因难。所以,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纺杯的速度越高,纱条断头情况也就越多。 2.1.2引纱速度 引纱速度决定着捻度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捻度大,纱条强力也高,纺纱过程中纱条断头现象也就少。当纱条在加捻初始阶段即由须条向纱条过渡,这时捻回对纱条的强力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引纱速度越快断头率也就越高。 2.1.3 配棉 转杯纺所使用原料多是低级棉及一部分再用棉,这些原料含杂、含尘较多,短绒率也较高,并且纤维的主体长度偏短,强力也低,这就增加了纺纱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纱条产生断头的几率。所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配棉等级就能明显地减少纱条断头现象的发生。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