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玉米纤维纯纺纱的开发

                                

    介绍了玉米纤维的性能特点,并与纤维、锦纶纤维进行了对比。介绍了纺制玉米纤维9.7tex纯纺纱的工艺流程、各工序工艺配置及采取的技术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是21世纪的主题。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们对高附加值纺织面料的需求不断上升,尤其是对生态环保型纺织品的需求剧增。我公司针对市场消费趋势,加大生态纺织品的开发力度,相继开发了Modal、Tencel、大豆蛋白纤维、竹纤维等新一代纺织品。最近,又对新型环保纤维——玉米纤维进行产品开发,成功地纺制出玉米纤维纯纺及其混纺纱线品种。该产品具有极好的悬垂性、滑爽性、吸湿透气性、良好的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并富有光泽和弹性。该产品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其废弃物能生物降解,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1玉米纤维性能介绍
    玉米纤维属于聚乳酸纤维(polylactic acid,简称PLA纤维)。该纤维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先将其发酵制成乳酸,然后经缩合、聚合反应制成聚乳酸,再利用耦合剂制成具有良好性能的较高分子量聚乳酸,最后经过关键的化学改性,将其强度、保水性提升,纺制成纤维。由于乳酸是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问的天然物质,易于自然降解。在玉米纤维的纺制过程中,完全不使用石油等化工原料,其废弃物在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完成自然循环,不会污染环境。由于该纤维的初始原料为淀粉,其再生循环周期短,大约为1年~2年,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可经植物光合作用减少在大气中的含量。
    玉米纤维因其具有较高结晶度和取向度,从而具有高耐热性和较高强度,但在太阳光长期照射下亦会缓慢降解。与纤维、锦纶纤维比较,熔点明显低。其模量为纤维的1/2,较纤维软。密度介于纤维和锦纶纤维之间,比纤维轻些,另外,玉米纤维有较小的光反射系数,可深染,后加工非常容易,可做成流行服装及各种高性能生物降解纤维制品。玉米纤维与纤维、锦纶纤维的性能对比见表1。


    玉米纤维具有合成纤维特性,其织物柔软度优于纤维,耐用性好,有丝绸般光泽,肌肤触感和手感舒适,其制成的针织品具有极好的悬垂性、滑爽性、吸湿透气性、良好的耐热性及抗紫外线功能,并富有光泽和弹性;玉米纤维纺织品有良好的水扩散性,与棉混纺能织制吸汗速干衣料,适宜制作T恤、夹克衫、长袜及礼服,也可制作内衣、运动衣、时装等。玉米纤维是以人体内含有的乳酸作原料合成的乳酸聚合物,对人体安全。
2玉米纤维纺纱工艺
    以玉米纤维9.7 tex纱为例介绍纺纱工艺。
2.1原料的选择
    我们选用SLC1430 SD台湾产玉米纤维,长度38 mm,绌度1.5 dtex,强力3.9 cN,回潮率0.7%,色泽精白。其弹性中上,含油程度一般。
2.2  玉米纤维纯纺纱纺纱工艺流程
    A002C型抓棉机-A006B型混棉机-A036C型开棉机-A092A型双棉箱给棉机-A076C型成卷机-A186D型梳棉机-FA303型并条机(三道)-FA48l型粗纱机-FA506型细纱机-ESPERO型自动络筒机
3各工序工艺配置与技术措施
3.1开清棉工序
    为保证棉卷的内在质量和外观质量,开清棉采用“多松、轻打”的工艺原则,为此采取下列措施:(1)适当加大棉卷压力,减轻棉层粘连;(2)在棉卷中喂人相同品种的粗纱,解决棉卷粘连;(3)棉卷存量适中,先做先用,确保预处理效果良好,提高可纺性。开清棉工序棉卷定量400g/m,定长33.36 m,豪猪打手转速480 r/min,棉卷罗拉转速11 r/min。
3.2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主要解决梳棉成条困难,堵斜管问题,为提高纤维的转移能力,锡林~盖板隔距为0.35 lnlTl、0.35 mm、0.30 mm、0.30 mm、0.35 mm.较纺棉时大,生条定量为17.5g/5 m,上下轧辊间隔距为0.20 mm,均较纺棉大,提高各通道光洁度,减少堵塞断条。锡林转速为360 r/min,刺辊转速为870 r/min,盖板速度为177 mm/min,道夫转速为17 r/min。工艺上机后,所纺生条棉结少,棉网清晰度良好,生条外观光滑细腻。
3.3并条工序
    由于玉米纤维有轻微静电,生产中主要解决缠绕罗拉、胶辊现象。主要措施有:(1)并条胶辊用WSN型涂料处理,好于酸处理;(2)车速偏低控制,喇叭口偏小掌握,提高条子抱合力;(3)满筒长度由2 km改为1.6 km,减轻条子与上圈条器表面的摩擦。并条采用三道并合,前罗拉线速为160 m/min,喇叭口2.4 mm,熟条定量9.0g/5m,罗拉隔距15 mm×20 mm。
3.4粗纱工序
    合理选择粗纱捻系数,既要提高纤维间抱合力,又要防止出“硬头”,经优选,捻系数定为104。纺纱张力偏小掌握,以减少纱条意外伸长。粗纱定量为2.8g/10 m,总牵伸6.47倍,前罗拉转速140 r/min,罗拉隔距10 mm×26.5 mm×31 mm。
3.5细纱工序
    细纱总牵伸28.57倍,后牵仲1.25倍,捻系数336,前罗拉转速130 r/min,罗拉隔距18 mm×24 mm,钳口隔距块2.5 mm。经测试玉米纤维9.7 tex纯纺纱质量指标为:重量偏差+1.6%,条干CV值14.5%,细节30个/km,粗节55个/km,棉结45个/km,单纱断裂强度17.58 cN/tex,强力CV值9.8%。从成纱质量来看,除细节稍多外,其他指标良好。我们认为细节相对较多的原因主要是玉米纤维之间产生相对滑移,纱条意外伸长造成,尚需克服。
3.6络简工序
    络筒采用低速小张力,以减轻对单纱条干CV、毛羽的恶化程度,同时也可确保筒纱成形良好,减少后工序断头。络筒线速为800 m/min,筒纱内在及外观质量良好。
3.7合理控制温湿度
    根据玉米纤维的特性,经试验各工序温湿度控制:开清棉工序20℃,60%;梳棉25℃,68%;并条25℃,60%;粗纱25℃,63%;细纱29.5℃,63%;后纺27℃,75%。按以上温湿度合理凋整,各工序纺纱生产状态稳定,质量指标稳定。
4  结束语
    实践证明,玉米纤维纯纺纱的纺纱关键在于梳棉棉网转移、胶辊处理及工艺参数合理配置等方面,并严格按ISO9002质量体系要求做好全面质量管理,成纱质量才有保证。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