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式学位服,“保护”面纱下的秀

   一套以汉服为基础的“中国式学位服”设计方案近来在网络论坛上流传,应者云集。近年来,种种“汉服秀”相继粉墨登场,各色人等峨冠博带出席各种场合,呼吁恢复汉服传统,以保护传统文化,结果遭媒体一阵猛批,被认为这只不过是蒙着保护面纱下的“秀”。

  恢复汉服到底能否增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到底如何看待汉服这个问题?不同于上世纪80年代的是,眼下时尚的是保护历史,恢复国粹,任何动议只要与之搭边的,立刻是应者云集,比如保护濒危语言、地方语种以抢救其中承载着的传统文化,比如恢复汉服以重现中华民族儒雅风流。

  那么恢复汉服到底可不可行呢?且不说自17世纪以来,汉服装湮灭不存已近400年,所谓的汉服已经彻底脱离了日常生活,成了人们眼中的奇装异服。就是它一直没有消亡,难免再出现个“胡服骑射”,试想,长袖宽襟的汉服如何能适应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保不准长袖子被卷进机器伤了手,坐公交车被人挤脱了裤子。那时,不是我们保护汉服的问题,而是汉服能不能保护我们的问题了!

  又比如濒危语言、地方语种。人们放弃使用自己的弱势语言,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强势语言如普通话,是为了融入更加广泛的社会,扩展个人的生存空间,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应该说是一种社会进步。试想,每个人以抢救地方语种中承载着的传统文化为由,坚持说方言,甚至以电视传媒的方式将方言推而广之并排斥普通话,这是否有些逆大势而动?如果每个地方都如此,那这社会岂不充斥着南腔北调,简直连最基本的交流都无法进行,恐怕社会也会孤立为一个个老死不相往来的小部落了。

  恢复汉服及保护方言等等的背后其实是如何对待历史的态度问题。但对待历史是一种两相权衡的过程,当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舍鱼而取熊掌也,失去现实生命的“鱼儿”只能交给博物馆保护了。所以,方言中即使承载着多少传统文化,我们也只能提倡说普通话,而将方言交于专家研究学术价值。而汉服即便有多华美倜傥,也只能交于古装博物馆了。

  一句话,历史应为今世而用。人类不能拘泥匍匐于历史的脚下,一成不变地对待历史的东西。唐宋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是历史,那对唐宋时的人来说,夏商的东西也是历史。如果只要是历史的,就僵硬地要把它恢复到社会生活中来,那社会岂不一成不变了?古人用陶罐汲水,难道我们也舍弃自来水不用吗?

  其实保护历史传承文化最好的方法是活学活用它,因为不仅仅古人创造的是历史,我们今天创造的也是明天的历史。再华美坚固的青铜,也许会毁于战乱,再渊博睿智的古籍,有一天也会毁于虫蠹。只有传承历史文化,站在历史的肩膀上创造明天,历史才会永远活在我们身边!比如汉服,全盘恢复看来是不大可能,但如果在今天的服装设计上糅入汉服的元素,使之适应今天的生活,那是不是更高层次的传承?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