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广西南宁市长岗岭的朱女士在翻新蚕丝被时突然发现,自己前两年买的蚕丝被“被芯”中间竟然夹杂着一些五颜六色的化纤丝。经有关部门检验,这些化纤丝是由一些纤维料、蚕丝下角料合成的。
“这床蚕丝被是我当年在杭州旅游时花了400元钱买的。早就听说蚕丝被有很多假货,但杭州是蚕丝被主产地,没想到也会买到假货。”朱女士无奈地说。
近年来买到假冒蚕丝被的消费者数不胜数。杭州市消协日前公布的一项抽样检测结果表明:当地部分商场、超市及专卖店的13个蚕丝被品牌中,存在质量问题的有9个,合格率仅30.8%。
江西省绿冬丝科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永华坦言:“我国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蚕丝被涉嫌假冒。不法分子经常使用化纤丝、柞蚕丝等物品充当蚕丝,暴利正是蚕丝被‘以次充好’屡屡上演的重要原因。”
目前蚕茧价格大约在34万元/吨-35万元/吨,而柞蚕丝的价格大约为15万元/吨-20万元/吨,化纤丝价格更低,大约为12万元/吨,以一床3千克的蚕丝被计算,一床掺假的蚕丝被利润空间大约为200元-400元不等。
随着近两年蚕茧价格持续走高,曾发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争抢蚕茧原料的“蚕茧大战”卷土重来。
重庆茧丝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邵春明说,大多数假冒蚕丝被都是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生产的,这些企业恰恰是“蚕茧大战”主力军。以重庆为例,目前小型缫丝厂与龙头企业争抢蚕茧原料的态势愈演愈烈,市场混乱局面日趋严重。
邵春明说:“小型缫丝厂通过哄抬价格来抢购原料,随后又通过添加化纤丝、柞蚕丝等手段生产劣质蚕丝被,弥补抢购时造成的利润差价,造成桑蚕业市场混乱。”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