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传统文化救不了中国服饰厂商

     3月29日的中国服装国际论坛中,听到诸多与会服装企业代表对“只要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底蕴,30年后中国服装文化必征服世界市场”的论调报以热烈掌声,颇不以为然。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服饰如同语言、作派、装饰和其他消费品,具备在社会情景中定义个人社会形象的符号功能,但这一功能如何有效实现,尤其在文化意义上的服饰符号的发展仍不免在“文化”这一含混的概念之下产生颇多歧义,且多演变为具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文化口号。

     服装文化有以下五项主张:

     其一,服饰文化是消费者的文化,是服饰厂商对消费者寄望于服饰上的梦想的探寻和实践。而消费者按年龄、文化、地域、趣味可以细分为很多群体,因此服饰文化因社会群体的细分差异而表现出不同旨趣,且消费者的兴趣也是经常变动的,今天是A需求,可能明日就演变为B需求。因此,成功的服饰文化正是这样一种追随特定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变动而同步演进的表现标识体系。

     其二,服饰文化是多元文化元素的自觉交错与意外刺激作用的产物。所谓纯粹、标致、和谐的状态,即使是博大精深的古国文化,也足以削减一切具有冲突性的情节与戏剧性的反差,这将使服饰在娱乐、夺目、标识上的作用显著弱化。服饰文化必须有机会融汇多来源的元素,从而使其打破陈旧格局,形成新的标识体系,从而具备帮助人们实现在新时空条件下显示地位与形象特点的作用。

     其三,服饰文化是对服装产品(本体产品)之外的外设符号(符号产品)的打造。本体服装起实用、实惠的作用,而只有符号外设才起表现消费者特殊消费心理的作用,打造前者与后者的原理、机制迥然不同。而中国服装企业在符号外设的经营意识与能力上面还非常薄弱,培养外设符号需要与组织服装本体产品的制造一样进行必要的规划、资源投入与监督实施。比如时尚符号的养成,就需要发掘极少数别致怪异的另类符号;尝试打造被少数先锋消费群体接受为前卫符号并随之推动目标群体内3~4成消费者接纳的流行符号。这其中的每一步,自觉的规划所产生的胜率远强于自发的碰巧。

     其四,服饰文化不应是单独的一种符号。它与附着于消费者身体的产品(手表、首饰、眼镜、手机等)、私人空间产品(家具、家电、家装等)、公共空间产品(汽车、建筑、社区设施等)具有某种内在关联的符号体系,或者说它是消费者整体符号体系的自然组成部分。因此服饰厂商必须同时关注服饰以外的关联产品的发展,使其相互默契,提升产品匹配中的形象安全性与舒适感,同时透过与关联产品的交互参悟,激发更强有力的设计灵感。在这个意义上,服饰不只是服装业的服饰,它是消费者关联产品匹配计划中的一个板块。

     其五,服饰文化的根基在于草根民众与社会基层。社会的上层是格式化与精致的,但它也同时抹杀了事物创意性的重组的机会,人们刻意去遵守那些成因各异的规范,显示着自己的懂行。而只有社会的下层才因生活所迫、宣泄所需、兴之所至而产生变动规则、凑合组合、异想天开的冲动与实践。恰是这些冲动与实践提供了创新不绝的灵感。服装设计师既要体验异域文化,更要常于街头民间采风,力求不脱本土文化涵养的根基。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作为全球文化汇集中的一个参照点和参与文化激荡的一个文化板块,但绝不可以自期为精深的传统文化可自然带来服饰以至任何领域消费文化的突破。实际上,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士大夫文化之精英、严肃、说教模式与现代大众服饰文化规则是相悖的。传统社会只有法定的等级官服、百姓自制的布衣与财主员外的格式服装,终其一朝鲜有变化。而今日大众服饰消费文化的生命需要生生不息的变动因素刺激,形成短促的变化周期,而这恰恰需要借助于开放交流中的异质交错、其他品类文化的关联激荡、不同社会群体人们的相互观照而推出新服饰文化。其中既可有中国文化的些许影子、特色与残片,同样也有其他文化中的有关成分,并在消费市场的选择适用过程中逐渐过滤,酝酿成较为成熟、持续的品牌符号。服装文化,只要流行未必不可以是中国传统文化,但也实在不必是中国传统文化。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