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即世界贸易组织前身)的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了《纺织品与服装协定》,各成员约定于2005年1月1日前彻底废除实行了43年的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制度,将在纺织品和服装领域进行自由贸易。今年是协定10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纺织品和服装贸易应该像其他货物贸易一样步入正轨,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根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2004年5月向世贸组织提交的文件,在美国、欧盟、加拿大三个主要纺织品和服装市场中,分别有89%、70%和80%的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尚未放开。而2004年5月1日欧盟扩大时,虽然距取消纺织品和服装配额的日期仅剩8个月,但欧盟还是将对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限制措施由原来的15国扩展至25国。 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已明确表示将按期废除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制,但这种到最后一刻才全部放开市场的做法保护了没有竞争力的国家以及发达进口国中已失去竞争力的纺织业,抑制了真正有生产能力的国家,使其无法正常生产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令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长期处于扭曲状态。 除配额制外,发达国家还用高关税来限制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据世贸组织统计,2003年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进口货物的平均关税为5.2%至6.9%,而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平均关税则为7%至10%;在美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最高关税超过30%,几乎是所有货物中关税最高的,而纺织品和服装的关税升级是随着加工程度的深入而提高的关税,也高于除食品、饮料和酒以外的其他货物。据国际纺织品服装局统计数据分析,美国2001年货物进口关税收入的42%来自纺织品和服装。 此外,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还通过双边协议给予非洲和加勒比国家以及最不发达国家优惠贸易待遇,包括免关税、免配额。这种优惠贸易待遇一方面人为扭曲了国际纺织品和服装的生产和贸易格局,扶持了没有生产能力的国家;另一方面也是发达国家扩展其面料出口、变相补贴本国纺织业的一种手段。 在出口纺织品和服装的国家和地区中,中国不仅没有在进口国享受到任何优惠,反而受到发达进口国最严格的配额限制。中国只能在提高产品质量、及时交货、完善服务等方面入手,增强自身竞争力。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有较大增长。因而,有些国家担心明年取消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后,中国可能会“挤垮”其他供应国而占据国际纺织品和服装市场。贸易专家认为,这种担忧完全是夸大其辞。首先,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增长属意料之中,因为中国劳动力多,在纺织业这样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具有优势。发达国家的配额制对中国限制最严,所以配额取消后,中国的出口潜力将得到发挥,在贸易放开之初有较大增长也是自然的,但难以预计以后能否维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其次,现在的各种预测数据取决于所用的模型、参数和假设,而配额取消究竟会对国际纺织品和服装贸易产生何种影响,现在还不肯定。因为影响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不只这一个因素,质量、客户群体、距离买家和消费者地理位置的远近以及进口国的贸易政策(如环保和美国的反恐政策)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A01) |
价格行情 | 价情总览 | 纱线行情 | 棉花行情 | 化纤行情 | 面料行情 | 茧丝行情 | 化纤原料 | 其它市场行情 | 企业报价 |
纺织黄页 | 印染黄页 | 纺机黄页 | 针织黄页 | 丝绸黄页 | 化纤黄页 | 面料黄页 | 服装黄页 | 家纺黄页 | 棉纱黄页 |
知识技术 | 纺织基础 | 丝绸知识 | 印染技术 | 纺织标准 | 纺织技术 | 服装设计 | 化纤技术 | 纱线工艺 | |
纺织资讯 | 服装服饰 | 综合资讯 | 海外资讯 | 科技信息 | 纺织证券 | 纺企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