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ASFA411A纱疵成因及消除措施

                                     实际生产中,ASFA411A型粗纱机在运转一年左右后,虽然粗纱工序温湿度控制在要求范围内,但所纺制的粗纱仍有大量的纱疵。不管是纯棉普梳品种、纯棉精梳品种,还是涤棉混纺品种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纱疵。使成纱质量下降,布面风格也受到严重影响。为此,我公司进行了长达半年的技术攻关。经过大量试验,终于在2004年7月消除了ASFA411A型粗纱机上的粗纱纱疵。现将粗纱纱疵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措施介绍如下。
    (1)纱疵的形成过程及产生原因
    通过长期观察分析发现,纱疵的形成是由于主牵伸区中须条中的浮游纤维在第二罗拉的高速转动中发生缠绕二罗拉,当缠绕的短纤维积聚到一定程度,而下绒套又不能及时清除,导致积聚的短纤维再次附人整理区的须条所造成。据观测纱疵的长度约为0.5 cm左右,粗度比原纱粗50%左右。
    根据纱疵的形成过程和产生原因可归纳如下:一是在粗纱牵伸区内对浮游纤维的控制不良。二是高速转动的第二罗拉缠绕短纤维严重,而积聚的短纤维粘附在下绒套上,又不能被下清洁梳及时有效的清除。
    (2)清除措施
    为解决粗纱纱疵,曾经分几步单独调整粗纱工艺、更换清洁装置、调整工艺参数等措施,但效果甚微。之后又通过全面分析纱疵的产生原因,确定只有综合采取措施,才能控制浮游纤维,进而解决纱疵。
    ①将后牵伸区内第三罗拉与第四罗拉问的集束器由8 mm×4 mm改为12 mm×4 mm,避免了须条的边纤维在后牵伸区中过分的集束而造成边纤维发毛。
    ②更换主牵伸区内的下销棒。由截面为阶梯形曲线面的下销棒,改为截面近似椭圆形曲线面的下销棒。由于阶梯形曲线面的下销棒梯度太大,须条中浮游纤维运动受严重影响,不如近似椭圆形曲线面的下销棒通道缓和,所以更换后更能加强对浮游纤维的控制。
    ③更换弹性钳口的上下胶圈。由上胶圈37mm×39.5 mm×0.9 mm、下胶圈38 mm×39.5mm×1.2 mm改为上胶圈37 mm×39.5 mm×1.1mm、下胶圈38.8 mm×40 mm×1.4 mm。由上下胶圈规格变化后看出,改后上胶圈的厚度加大了,下胶圈的直径、宽度、厚度均被加大。下胶圈直径、宽度加大是为了与更换的下销棒相配套使用。在加压不变的条件下,由于上下胶圈厚度加大,更能积极握持须条向前运动,故能有效控制浮游纤维运动,使变速度点前移。同时,使得纤维在弹性钳口内的弹性控制得到加强,进而增大了弹性握持效果。
    ④加强下绒套的清洁效果。下绒套由静电植绒布改为白呢绒布,并调整下绒套被动传动轮,从而加强了清洁效果。间歇梳理次数由原来8次/min提高到25次/min,使下清洁梳能及时有效的清除粘附在下绒套上的短纤维,避免积聚的短纤维被高速转动的第二罗拉带走再次附人须条而形成粗纱纱疵。
    (3)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纺CJ 14.6 tex品种,粗纱纱疵得到有效消除,经测试纱疵降低率为94%;同机台粗纱在相同细纱机台纺成管纱,在同台络筒机上测试百锭断头,降低约49%;用不同机台AS-FA411A型粗纱机所纺粗纱在相同细纱机台纺成管纱,在同台络筒机测试百锭断头,降低约37%。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