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黑心棉困扰的再加工纤维产业是否应当存在,如何规范性发展,日前,从河北省再加工纤维产业发展座谈会上传出信息,要为再加工纤维产业立规矩。
这次座谈会由河北省质量技监局主办。会议就再加工纤维的主要用途、原料的主要来源,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环保控制和执行标准等有关情况,以及如何保证再加工纤维质量安全、如何规范再加工纤维产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再加工纤维俗称再生棉、开丝绵,是指纤维制品或纤维制品下脚料经开松等方式再加工而形成的纤维状物质。由于再加工纤维是被利用过再还原的纤维,其被利用的过程和还原的方法目前都较难控制,容易出现影响群众健康安全的问题。因此,再加工纤维的监管是目前黑心棉打假中所面临的一个难点和热点,也是原料监管中的一个重点。
河北省现有再加工纤维加工企业1000余家,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唐山两地。其中晋州、深泽交界的几个乡镇有再加工纤维加工企业700余户。滦南县长凝镇再加工纤维历史较长,技术也比较成熟,已形成产业化。再加工纤维的生产已成为两地的支柱型产业,是当地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再加工纤维产业所用原料多为纺织厂、服装厂、布鞋厂的下脚料,加工过程简单,基本加工工序是原料轧断、开松、梳棉,有时还要对原料进行漂洗、晾晒,主要用于大棚保暖被、无纺布、低支纱、汽车滤芯、造纸等,也有的再加工纤维经过气流纺纱后,被用于帆布、毛巾、劳保手套和保温材料等纺织品的生产。但是有的业主受利益驱动和棉花价格的影响,把再加工纤维销售给絮用纤维制品加工企业,用于生产生活用品,这就是人们熟悉的黑心棉。
专家认为,再加工纤维产业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有存在的必要,只要经过有效规范,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能成为一个特色产业,完全取缔不仅没有法律依据,也不现实。
据介绍,虽然国家目前有《絮用纤维制品禁止使用原料管理办法(试行)》和《絮用纤维制品监督管理办法》,对医疗废弃物、殡葬用品等禁用原料进行了规定和管制,要求加贴“禁止用于絮用纤维制品”的警示标识。
专家指出,当前迫切需要建立有关再加工纤维产业发展和质量监管的法律规范或标准规范。考虑到立法需要很长时间,目前可以考虑通过建立质量标准规范,制定标准对再加工纤维的质量提出要求,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或以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形式,明确该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质量报)(E09)
成为纺织技术精英,注册纺织人才网
找纺织人才,来纺织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