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目的和意义
大豆蛋白纤维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个产品,在运用发明专利的基础上,完善和提高控制手段,实施技术改造,具有重大意义。
常熟市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大豆蛋白纤维产业化生产基地。我们在实施产业化生产的过程中,碰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制液工段较为突出,如在连续生产中怎样做到工艺指标控制的稳定,从而达到产品质量的稳定和一致等等,应当看到,我们原有的生产线,是在中试基础上的产业化,虽然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化条件,但工艺和设备都需要磨合,控制手段需要跟上,摆在我们面前事实是,工程开发明显滞后于工艺开发,尤其是控制手段的自动化,已成为我们纤维生产产业化的一个瓶颈,因此,实施控制手段自动化的改造是纤维生产产业化的需要。
随着纤维生产的发展,后道各加工企业在开发和应用中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提高纤维的可纺性、纱线和织品的可染性,及最后产品的有关性能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都与纤维生产有关联,由此可见,实施控制手段自动化的改造也是大豆蛋白纤维发展和拓展市场的需要。
同时,这次改造也是我们企业进一步改进纤维的品质指标、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能力的需要,通过DCS自动化改造使我公司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
二.改造内容
整个改造以配合工艺要求、完善和提高控制手段为中心,企业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在制液工段,改造的重点也在制液工段,与此同时,还向后道工序的关键点作了一些必要的延伸。从改造内容来看,主要集中在流量、压力、液位、温度、Ph值等自动调节和控制上,尤其是在豆粕浸泡水,蛋白水洗水的温度控制,蛋白温度曲线,原液温度曲线,和纺丝烘箱温度的自动调节和控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把分散在各岗位、各工段的信息汇集到中控室,进行操作和控制,大大提高了控制程度和精度,保证了工艺指标的执行和优化。上述自动控制的有关元器件和设备,绝大部分是国外进口件,少数来自国内企业,基本适用可靠。
本项目投资额在注重质量的前提下,按照经济适用和节约的原则,在三位专家和公司有关人员经过反复比质比价的基础上,从紧打算,从紧开支,总投资在1050万元左右。
改造不仅保证了我公司生产工艺指标的控制和实现,也保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从而改造也促进了我们抓管理不松劲,抓改进上水平,我们充分发挥了广大工人和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在李官奇董事长的带领下,对凝固浴液的透明度、纤维后加工过程的定量上油、定型温度的控制和沸水收缩率的稳定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革新和改进,大大地促进了纤维质量的稳定和提高。
三、对改造工作的基本评价
实践证明,大豆蛋白纤维生产线的控制自动化改造是成功的,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和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改造的重要作用,在今后将进一步显现。对有些配套的元器件的适用性和匹配性,也将进一步验证和完善,以使生产线得到更有效的控制。
如今,我们回顾整个改造工作过程是可以用“公司两位董事长充分重视,全力推进,三位老专家竭尽全力,精心设计,总会领导高度关注,亲自督战,公司管理层和全体科技人员全力配合",这样几句话来概括。
首先是两位董事长充分重视和全力推进。第一、是从提出要求向总会领导汇报,请求支持开始,当落实专家后,把方案的确认和资金的筹集列为重中之重。第二、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对疑难问题的协调和推进更是如此,两位董事长亲自批准改造方案。第三、调试开始后李官奇董事长多次召开“启动会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清除缺陷。罗小春董事长坐镇公司,拨出专款,监督使用,保证改造工程如期进行,对在改造中出现的认识和行动问题,更是亲自过问,亲自协调,全力推进。
其次是三位老专家竭尽全力,精益求精。三位老专家原是部设计总院的资深专家和总工,阅历广,经验丰富,他们年事已高,身体都不是很好,但不管酷暑严寒,他们都坚持在第一线,每天加班加点。尤其需要重笔描述的是专家组组长张振国先生在项目设计进程中,突然发病,异常危险,在病床上,张总还念念不忘DCS改造的工作,坚持让另外两位老专家赶回公司,抓紧工作,在上海手术后出院时,医生要求他回家好好休息,保养身体,放弃工作,但他却又从医院直接回到公司,带着尚未痊愈的身体继续开展工作。在到公司的第一年中,三位老专家365天一天也没有回北京家里看看,精神十分感人。除了改造以外,三位老专家还经常帮助发现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可谓全心全意。
再次是总会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督战。我公司改造项目是在总会领导直接关心下进行的,尤其是杜会长、许会长亲自听取汇报,亲自安排帮助组织专家组,中途又亲临督查,经常过问进展情况。我们深知,除了国家重大项目外,是不可能有这样高的待遇的,但在我公司实施自动控制改造项目上却遇到了,体会到了。我们深深感受到总会领导为了民族的纺织工业,为了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的产业化,作出了令人感动的努力。
除此之外,公司管理层和科技人员都积极参与,全力配合,把自控改造项目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之一,大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一起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使改造更切合实际,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研讨、培训,使职工能更好地掌握应用,充分实现改造的目的。
今天,控制自动化改造工作虽然将进行验收,但我们的工作却是一个新的起点,维护好这套系统,稳定、完善、提高我们的产品没有止境。我们一定努力开拓,再开拓,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新产品,丰富市场,回报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