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原棉短绒含量和马克隆值与成纱质量

                                     产品的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生产管理工作的核心,处理好产品质量与成本两者的关系才可能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纺纱生产中原料成本比例较大,因此,必须掌握原棉的各项性能指标与成纱质量的关系,根据产品质量的不同要求,进行合理配棉,再通过工艺调整来弥补因配棉因素而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从而实现产品的质量最佳化,为企业创造出最大的利润。
1  短绒率、马克隆值对成纱质量的影响
    原棉中的短绒一般是成熟度较差、弹性差较脆弱的纤维,在纺纱过程中短绒易在纺纱通道积聚造成纱疵,在梳理过程不易控制形成棉结,在牵伸过程中形成不易控制的浮游纤维造成成纱质量下降。纤维的马克隆值是纤维细度和成熟度的综合反映,一般认为马克隆值大时纤维的成熟度好,纤维较粗,而纤维越粗成纱截面内的纤维根数就减少,成纱质量弱环就增加,同时过成熟的纤维天然转曲减少,纤维间的抱合力差,纤维的可纺性就较差,造成成纱强力、条干等指标恶化;细绒棉马克隆值过小,纤维成熟度指标不佳,纤维强力低,弹性、韧性差,在纺纱过程中纤维易损伤,短绒、棉结增加,使成纱质量下降。原棉中的短绒含量和马克隆值对成纱条于CV值、千米细节、单强CV值以及粗节、棉结、断裂强度有直接影响。表1为我厂C 14.5 tex品种,2002年4月~12月配棉及其对应的成纱质量指标统计数据,c14.5 tex品种所在各工序机台相对稳定,更能客观的反映出配棉与成纱质量的关系。原棉短绒率和马克隆值与成纱质量指标的关系见图1。

  从表1统计数据可看出,我厂2002年4月、10月成纱质量水平较其他月份低,条干CV、千米细节、单强CV、断裂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主要是受市场与库存原棉质量的影响,使用了短绒含量高、马克隆值较大的原棉。6月份原棉指标中短绒含量低于5月份,其他指标基本相同,其成纱条干CV值降低0.3个百分点,千米细节下降29%,质量水平较好。11月原棉指标中马克隆值明显高于7月份,短绒率略低一点,其成纱条干CV值恶化0.22个百分点,千米细节恶化30%。单强CV值恶化0.5个百分点。
    从C14.5 tex品种原棉短绒率、马克隆值与成纱条干CV值、细节、单强CV值的关系图,可看出我厂C14.5 tex品种2002年4月~12月原棉短绒含量增加、马克隆值增大时成纱条干CV、细节、单强CV均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且条干CV、细节、单强CV值的变化曲线形状同短绒率变化曲线基本一致。这说明原棉短绒含量大时增加了牵伸过程对纤维控制的难度,特别是短纤维变速点未能很好地向前钳口集中,引起成纱单位长度内纤维的分布不匀,从而使成纱条干、细节指标恶化;马克隆值的增加使成纱截面纤维根数减少,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减小,且马克隆值大纤维的天然转曲减少,纤维问的抱合力下降,抱合力不匀增加,成纱质量弱环增多,使得成纱条干CV、千米细节、单强CV等水平下降。从图1还可看出纺制C14.5tex纱时纤维马克隆值小于4.20,短绒率小于10.5%时,成纱条干均能达到USTER97公报5%水平,当短绒率在12.0%左右时,成纱条干水平等指标均在USTER97公报下降一档的水平。
2调整工艺配置可稳定成纱质量
    配棉发生变化时通过调整工艺可稳定成纱质量。原棉的短绒含量高,在牵伸过程中浮游纤维增多且不易控制,须在牵伸中提高对纤维的控制来稳定成纱质量。下面为原棉变化时的工艺试验。主体长度为30.18 mm,短绒率为12.54%.成熟度为1.55,马克隆值为3.89,纺C14.5 tex品种,A513型细纱机(V牵伸改造,罗拉直径27mm、25 mm、27 mm)。试验结果见表2。

    从以上试验可知,方案1与方案4试验粗纱捻系数大、细纱后牵伸适当,成纱质量指标明显好转.方案1成纱条于CV值同改前比降低0.27个百分点,细节减少26%:方案4与改前对比条干CV值降低0.34个百分点,千米细节减少35%。而从方案3可看出粗纱捻系数小、细纱在后牵伸大时后区隔距不易太大,否则成纱指标将有所下降。在实际生产中考虑到试验方案4有出“硬头”现象,故采用方案1的工艺配置。
3  结语
    综上所述,原棉短绒含量高时普梳纯棉品种应选用较大的粗纱捻系数。较大的粗纱捻系数加强了前区牵伸中对纤维的控制能力,采用适当的后牵伸,可防止后区纱条局部受力过大,造成纱条内纤维分布不匀的增大;同时进入前区须条的捻度增加,纤维问的滑脱阻力增加,纤维得到有效控制,前区牵伸力增大,牵伸不匀减小,可提高成纱质量;但在短绒率较低时,粗纱采用大捻系数细纱易出“硬头”生产状态不稳定,要及时结合原棉的变化优化工艺配置。
    结合原棉短绒率、马克隆值与成纱条干CV值、细节、单强CV值的关系曲线,可得出以下结论:短绒含量、马克隆值直接影响普梳纯棉纱的条干CV、细节、单强CV值,且短绒含量增加成纱质量恶化,配棉中短绒率低则成纱质量高;马克隆值呈相反的关系。为了确保普梳C 14.5 tex纯棉纱的质量能满足用户的要求,同时达到USTER 97公报25%水平,配棉短绒率应控制在12.0%以下,马克隆值在3.8~4.2。当原棉马克隆值较大、短绒率较高时,应及时调整有关工艺,如在梳棉时加大短绒排除量,结合粗细纱工艺优选,弥补由于马克隆值大、短绒含量高引起的成纱质量下降。当原棉的可纺性下降时,我们应当及时调整配棉,再结合工艺调整来弥补由于原棉因素带来的成纱质量缺陷,生产中我们将对不同原棉的特点进一步分析,根据用户要求找到不同品种的最佳质量.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