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铁鞋”原是牛皮制 它可是80年前高档雨靴(图)

  这两天,翰香小学那双有点年份的鞋子,挺吸引人的眼球,读者的电话、短信接踵而来,大伙的脑瓜个个上足了发条:刑具、盔甲、腌咸菜时穿的鞋子……

  读者想像力的丰富,让编辑部的记者们也眼前一亮:说得都有点道理,到底该听谁的啊?现在,我们不妨一起来听听他们的说法。

  读者的各种说法

  说法1:古代刑具。江东36岁的李女士第一个打来电话,她说:“中国古代刑法挺多,你说这么重的一双鞋,平常人走路多不方便啊?犯人穿上走路,使他劳累作为惩罚。”

  说法2:腌咸菜时穿的。海曙24岁的顾先生说,从照片上看,鞋底光滑且厚,很像传统的雨鞋,由于这种鞋重量重,加上宁波人喜欢吃自己腌的咸菜,有没有可能穿着它用来踩咸菜?

  说法3:捕蛇人用的。37岁的蔡先生是湖北人,小时候,他曾在老家看到捕蛇人穿过,那种鞋是用薄薄的铁皮打造而成。由于捕蛇是先用脚踩住蛇身,后用手掐住蛇脖子,在这个过程中,蛇会反击用牙咬人的腿,铁鞋不但起到防护作用,还能让蛇牙折断。蔡先生说,这鞋让他联想到外婆的裹脚鞋,用洋布制成,然后浇上桐油,硬度极高。

  说法4:冬天挖河泥时穿的防护鞋。海曙57岁的陆先生,1969年时曾去慈溪下乡。“照片上的鞋子与我当年穿的牛皮鞋太像了。”他说,那种牛皮鞋很重,鞋底用了五六层牛皮,起码有1厘米厚。这种鞋是冬天挖河泥时穿的,穿前用稻草把脚裹住,非常暖和。漆上桐油后非常牢固,很硬,简直跟铁皮一样硬,从供销社可以买到。

  亲历者说

  慈溪57岁的岑文华打来电话作了补充:“这鞋叫‘硬靴’。”冬天挖河泥时用的,鞋底有铁刺,并不锋利,作用是防滑。鞋重近5公斤,每年冬天用过后,就会抹上桐油保存起来,桐油抹上后非常硬。“得用榔头才敲得碎。”

  鞋子很贵,要20元钱一双。“那时我干一天的活才一元钱呢。”因为贵,当时只有家境殷实的人家才买得起,岑先生穿过的鞋属于生产队,私人很少有这种鞋。岑先生说,他爷爷那辈人就有这种鞋了。

  昨天,翰香小学的陈校长刚从外出差回来,记者赶忙找上她询问这事。“正确答案是雨靴。”听说有这么多读者在猜这鞋的用处,陈校长挺高兴,不过,她纠正了一个小错误:鞋可是用牛皮制成的。

  对于误认成是铁鞋,陈校长认为是抹了桐油的缘故,加上时间长久,牛皮会硬化,以致这么多人都认错了。

  陈校长说,这鞋有80多年的历史,是当年学校一位姓陈的老师专门从上海买来的,当时是一种很高级的雨鞋,由于当时工艺不大精细,只用一层牛皮制成。尽管如此,也只有有钱人家才买得起。穿鞋前,得用古时那种长长的棉袜把脚裹上;鞋底有钉子,雨天和下雪天可以防滑。

  就这种鞋的历史起源,记者还询问了一位工艺美术师。他说,在秦始皇时代,打仗的骑兵会穿上一种铁靴,起防护作用,由于铁鞋实在笨重,唐代以后便采用皮革代替。(记者 沈之蓥)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