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辊是关键的纺纱器材,特别是低硬度不处理胶辊在纺纱过程中对提高成纱质量有明显的效果。在推广使用国产不处理胶辊的同时,为进一步提高我公司产品质量,我们选择世界著名胶辊胶圈生产厂家美国阿姆斯壮公司(Armstong)的J463胶辊在不同品种不同状态下试用,成纱质量均不同程度地优于国产同类型胶辊。
1 应用对比
J463胶辊为铝衬套胶辊,邵尔A硬度为65度±2度,表面不处理;应用试验数据见表1。
表1 J463胶辊纺制不同品种对比测试数据
机型 | 各种/tex | 胶管类型 | 邵尔A硬度 /度 | 外径/㎜ | 表面处理涂料A:B | 条干CV% | 断头率 /根(千锭·时)-1 |
FA506 | T/JC 65/35 13 | 836单层 NFR-878双层 WRC-965铝衬 J463铝衬 | 80 65 65 65 | 29.5 29.5 29.0 28.0 | 1:2 1:3.5 不处理 不处理 | 14.91 14.54 14.56 14.44 | 29 27 25 23 |
1302 | C14.5 | 836单层 NFR-878双层 WRC-965铝衬 J463铝衬 | 80 65 65 65 | 29.0 29.0 29.0 28.0 | 1:2 1:3.5 不处理 不处理 | 19.13 18.40 18.03 17.71 | 38 35 34 23 |
1292 | JC14.5 | 八一双层 NFR-878双层 WRC-965铝衬 J463铝衬 | 78 65 65 65 | 28.7 29.0 29.0 28.0 | 1:2 1:3.5 不处理 不处理 | 15.16 14.19 14.27 14.15 | 34 38 35 32 |
1302 | JC19.5 | NFR-445双层 NFR-878双层 WRC-965铝衬 J463铝衬 | 65 65 65 65 | 29.5 29.5 29.0 28.0 | 1:3.5 1:3.5 不处理 不处理 | 13.68 13.56 13.02 12.95 | 35 28 30 22 |
注1:以上均为同台、同锭、同粗纱条件下,试验结果取20组测试平均值。 注2:前胶辊压力为14daN/双锭。 |
2 不同胶辊直径对比试验
在相同的前区隔距下,胶辊直径加大会使胶辊与前罗拉的钳口接触线相对变宽,须条包围弧增长,增长了后区摩擦力界。同时,后移的钳口相对缩小了自由区隔距,加强了对浮游纤维的控制能力,有利于改善条干均匀度。前冲的钳口缩小了弱捻区,有利于降低条干不匀率。但从表1中我们看到,状态相同且前胶辊压力一致的情况下,当J463胶辊直径小于国产其它胶辊0.7 mm~1.5mm的时候,成纱条干均匀度仍优于国产同类型胶辊。这说明J463胶辊具有国内同类型胶辊无法比拟的优良高弹性。为进一步证明这一点,我们在JC l4.5 tex品种上对J463胶辊在不同直径的情况下作纺纱测试,表2为测试结果。
表2 J463不同直径胶辊纺纱测试数据
品种/tex | 前辊直径 /㎜ | 后辊直径 /㎜ | 前辊加压 /daN·(双锭)-1 | 条干 CV% | 细节 /个·km-1 | 粗节 /个·km-1 | 棉结 /个·km-1 |
JC14.5 | 29.0 | 27.5 | 14 | 13.76 | 8 | 32 | 50 |
28.0 | 27.5 | 114 | 14.19 | 20 | 35 | 52 | |
注:以上数据均在同台、同锭、同粗纱条件下,试验结果取20组平均值。 |
3 结果分析
3.1 通过在不同品种、不同状态下对J463胶辊的应用试验,可以看出正是其具有良好的回弹性、变形恢复快、优良的耐磨性及吸放湿性、稳定的硬度等特性,从而保证了其无论在纺纯棉还是涤棉品种均能明显改善条干均匀度,提高成纱质量,尤其在纯棉品种上更为显著。
3.2 在试验过程中,未发现罗拉压痕且胶辊表面颜色无明显变化。
3.3 其表面不处理;但是为提高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减小加压,以控制在14dan/双锭以下为宜,可减小胶辊的磨损和变形量;同时调宽导纱动程,以8 mm~10 mm为宜,也可以减少对胶辊的磨损。
3.4 J463胶辊无论在纺纯棉还是涤棉产品时,虽然断头率较低;但断头后抗缠绕性差,尤其在纺涤棉产品时特别严重,断头后90%发生缠绕现象,对车间温度要求较高。因此,大面积推广使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由于价格较高,是国产同类型胶辊的两倍,所以从生产成本考虑,可在纯棉细号品种或其它有特殊要求的产品上使用。
4 几点要求
4.1 采用无锡明珠纺织配件厂生产的SL-6819轴承,套制前应确保其表面清洁。
4.2 套制采用竖式气动套压法,套制后压圆整形;粗磨后再进行一次压圆整形,压力稍轻。在精磨机(我公司用无锡立达FM型精磨机)上用80号大气孔砂轮从φ29.2mm、φ28.2 mm分两次磨砺到φ29mm、φ28 mm。磨削量为0.1mm/次。最后一次精磨3~4个往复。
4.3 成品送胶辊保养调换组,放置48 h后上车;上车前用120号汽油清洗表面;未用胶辊存放时用布盖好,防止污染和褪色。
4.4 前辊与后辊的配合:前辊为φ29 mm、φ28mm,后辊为φ27.5 mm。
4.5 上车使用时,要加强管理,杜绝刀伤胶辊,减少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