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天上取样人间织

  矗立在南充市中心的丝绸之城雕塑

  丝绸是一位妖艳的女子。
  她雍容华贵、花枝招展。无论是在皇宫,还是在丝绸之路,抑或是在唐诗宋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丝绸,怎能不让我屏住呼吸。
                                ———作者题记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是四川省丝绸工业的中心,位列全国4大蚕桑生产基地和20个丝绸工业重点城市之一。
  
  据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周初,今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所产蚕丝织物已经成为周王朝贡品。
  
  秦汉时期,各县令皆劝课农桑,丝绸业一跃成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广安等县从汉章帝时起,就实行了以布帛为租,是历代用丝绸为田赋的开始。“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则真实反映了这一时期南充的社会现状。
  
  南北朝及隋朝时,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除男受80亩、女受20亩露田外,每人另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蚕丝之月,女皆事蚕。当时,朝廷对地方官员采取以帛代禄支薪,官阶越高,则帛越多。
  
  唐宋650年间,南充更是“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有绸、绫、锦、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此间,果州花红绫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
  
  元代,忽必烈的“国以农桑为本”政策,对于南充丝绸的发展起到过积极作用,但因战乱纷繁,南充丝绸业趋于停滞和衰败。
  
  明代,统治者规定耕地5亩以上必植桑麻1亩,违者交绢一匹,刺激蚕桑生产。阆中、苍溪等地所产的水丝,精细光润,畅销吴、越、闽等地。表明此时南充的丝绸也恢复到了相当的水平。
  
  清入主中原后,官府也注重丝绸发展,阆中、蓬州等地均劝课农桑,西充等县还明令谷雨之后差不下乡,停征停讼,以不误蚕时。“田中清水盈盈,陌上新桑扶疏;农夫挥鞭叱牛,村姑攀枝采桑”。在南充这块广袤土地上,到处呈现出一派栽桑养蚕的繁忙景象。
  
  民国初,西充县占山乡人傅骏山投资白银万两,在南充都京坝开办兴隆丝厂,后改名为六合丝厂。1915年,南充吉庆丝厂生产的醒狮牌扬返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膺头奖。这次获奖,使早已闻名遐迩的南充丝绸再次饮誉中外。用这种扬返丝织成的华贵衣料和舞袜,曾轰动巴黎,畅销欧美。时隔10年,六合丝厂的金鹿鹤牌生丝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又一次将南充丝绸推向了世界丝绸业的巅峰。
  
  1931年,日本生丝打入国际市场,在上海廉价抛售,致使国内生丝大量积压,损失惨重。六合、同德两厂为渡过难关,合并为同六丝厂,联手抗日。同六丝厂时为世界最大缫丝厂,拥有千余台缫丝机,1600余名工人,是现在中国丝绸业40强企业中排名17位的南充六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前身。为保护民族传统产业,1938年,蒋介石曾亲自训令四川省政府转饬各蚕区行政长官,严禁私卖私缫改良蚕茧。
  
  南充丝绸业的兴旺发达,繁衍了浩如烟海的灿烂丝绸文化。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曾写下了“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等咏赞南充丝绸的优美诗篇。“谁言农家不入时,小姑画得城中眉。一双素手无人识,空村相唤看缫丝”,这是南宋大诗人陆游应邀赴汉中,路过岳池农家时,对当地缫丝盛况和淳朴的习俗所作的描绘。
  
  在南充丝绸业的历史中,还留下了无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深足迹。朱德年少时曾在故居栽桑,新中国成立后多次询问“顺庆大绸怎么样了?”辛亥革命后,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和族人邓俊德在家乡兴办缫丝厂,童年的邓小平为此常摘桑养蚕。张澜最早明确提出南充发展实业,必须大量培养蚕丝人才的观点,并在南充市西桥河畔创办了全国唯一的蚕丝中等专业学校———四川省蚕丝学校。胡耀邦就任川北行署主任期间,多次主持蚕丝会议,颁布蚕丝文件,扶持蚕丝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南充丝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的10多年间,南充丝绸业从业职工有10多万人,栽桑养蚕的农户达到了100万户。鼎盛时期,南充丝绸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上交利税超过8000万元,出口创汇超过5000万美元,撑起了南充工农业的半壁江山;在生产和科研方面,有20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5年,南充被授予“中国绸都”称号。
  
  “万家灯火春风陌,十里绮罗明月天。”拜读宋代知事、诗人邵伯温的名篇佳句,似乎看到万家灯火、春风轻拂的果城之夜,十里丝绸市场人头攒动,交易繁忙;可与月色媲美的绮罗,扮靓了果城的夜晚。好一座繁荣兴旺的丝绸之城!
  
  这就是南充丝绸的历史写照。这就是千年之前的丝绸之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2月20日 第八版)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