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阐述了通过提高精干品的练减率和提高生产设备的科技含量,以及开发以丝为主体的混纺产品拓展茧丝的应用领域,从而提高了绢纺行业的整体效益和
竞争力。
绢纺行业是我国传统的纺织业之一,有着较悠久的历史。不断提高绢纺行业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核心,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同时有利于绢纺业产业链不断健康的发展,使蚕茧的生产、加工、贸易从中受益,为我国从蚕丝大国向蚕丝强国迈进打下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绢纺业的加工是一个半、半手工操作的行业、工序长、人员多,这也是困绕绢纺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很有必要。
1 适度提高精干品的练减率,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蚕丝是一种非常昂贵的纤维,适度地提高练减率是降低原料成本的有效途径,而且,绢纺的成本中原料成本约占60%~70%,效果明显。
1.1 选择不同的精练方法,提高练减率
由于蚕丝的生产季节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和地区不同,蚕丝的丝胶特性有所不同,必须选用不同工艺 进行精练。例如:汰头含胶少、含油多宜采用低温浸泡法,有利于提高练减率,而且,各种原料精练应尽量避免沸点精练,使纤维损伤少、保胶多。如果,我们能够把各种精干品的练减率都提高1%,那么,按照目前的条吐练折可提高0.65%~0.68%,茧类的练折可提高0.34%~0.4%;汰头的练折可提高0.68%~0.7%。而且,目前大部分的绢丝成品的练减率在2%左右,如果能够把绢丝成品的练减率再提高1%~2%,那么,将是一个巨大的可观的经济效益。不同练减率的成本对比及计算依据分别见表1和表2。

1.2 提高精干品的梳折在正常情况下,条吐练减率3%~8.5%,茧类练减率2.6%~3.2%,汰头练减率1.8%~2.3%,精干品用柔软剂处理,对纺部的可纺性造成严重影响,易发生卷绕现象,甚至生产无法进行,如果在原有基础适度提高练减率后,使纤维的硬挺性增加,可以减轻纺丝过程中的卷绕现象,一般用柔软剂1.5%~2.0%对精干品处理,可增加梳折3%及以上。
1.3 提高纺部的纺折
提高纺部的纺折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要加强纺部车间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达到原纺织部对设备的标准要求,同时应加强空调的管理工作,降低断头率,减少卷绕现象,另一方面,要求精练的精干品不仅要练减率高、游离丝胶少、浑浊度指标好,圆梳后纤维蓬松度好、绵粒少、整齐度好,排绵后纤维的平行伸直度好,这样有利于提高纺部的生产效率和提高纺折,同时,对提高品质减轻烧毛损耗十分有益。
2 提高设备科技含量,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设备的科技含量,缩短生产周期,降低人工成本。目前,国内大部分绢纺生产企业都采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定型设备,甚至更古老的设备,与现在的棉纺设备比较,绢纺设备的推陈出新要慢得多,技术含量低,生产效率低,人工耗用多。
2.1 绢纺工程的前纺设备与措施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用CZ型并条机、DJ型粗纺纱,如CZ251、CZ252的并条机结构简单,技术含量低、产量低、效率低,如果能够把棉纺上较为成熟的自调匀整装置,借鉴到绢纺中,提高并条机的生产效益,减少并条机的生产台数和并合次数,使原有的三次并合或四次并合缩减成二次并合,并省去延绞工序,提高粗纺机的卷装容量和生产效率,这样可节约看台的职工人数,节约人工工费。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多次牵伸所带来的条干不匀问题。
2.2 缩减后纺的加工工序提高产品质量
现在的绢纺厂在精纺之后要进行合丝、捻丝、络筒等工序,非常的繁琐,能够推行合丝、捻丝、络筒一机化,并能实行单纱清纱、空气捻接及并合时的单纱张力显示,使绢丝千米无疵点成为现实,是完全有可能的,通过高新技术,将绢纺古老的人工节取工段省去,那么,每吨绢丝也可节约可观的人工费用。
3 开发绢丝混纺伤产品拓展市场
3.1 开发绢丝混纺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使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丝绸,得到更好地发展。特别是开发竹纤维、大豆纤维以及羊绒、毛、麻、棉等纤维混纺产品,使各种纤维的独特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并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产品宣传,使广大消费者了解纤维的功能和特点,扩大销路。
3.2 通过开发混纺产品更有利于发挥价格优势,蚕丝纤维在天然纤维中,除羊绒以外,可算是最昂贵的了,纯绢丝售价较高,通过开发混纺产品,发挥各种纤维独特的优点,又降低了价格。
3.3 扩大蚕丝的生产领域,扩大销路,通过近几年的生产与实践,蚕丝纤维的生产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例如,在粗梳毛纺上生产丝羊绒,在棉纺设备上生产绢棉纱及其它与丝有关的产品,增添了蚕丝纤维的缤纷色彩。
4 结语
4.1 目前绢纺行业的绢丝练减率在2%左右,而绢纺行业标准FZ/T42002—1997中高支绢丝的练减率规定≤5%;中支绢丝的练减率规定≤6.5%;低支绢丝的练减率规定<7.0%。因此,在原有基础上提高精干品的练减率l%。2%完全是有可能,也是能够做到。
4.2 如果能将绢纺行业的前纺并条与后纺的整理工序用高新技术的设备代替,可缩短四到五个工序,不但可减少人工费用,而且又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绢丝结头纱疵,提高绢纺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4.3 开发绢丝混纺产品,拓展市场,提高整体质量水平,提高竞争力,缩短生产周期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向国际社会、求生存和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