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潮起潮落话裁缝

裁缝店的兴衰

  过去有俗话说: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过年。小孩盼的不仅是压岁钱,还有新衣裳。六七十年代,拥有缝纫机是很多家庭的梦想,主要是为了方便缝缝补补。那时,布是定量供应的,每人每年也就几尺布,扯完小孩身上的,能给大人再扯一身,是少之又少的了。在南宁做了几十年裁缝的老黄说:“以前的人做衣服多数是苦求能省布料就尽量省。而且多余的布料哪怕就是一寸布头也要拿回去。几块布头攒在一起就是小孩的一件汗衫、一条短裤。我们做衣服的也特别不容易,因为要帮着顾客算计了又算计。”

  到了七十年代,裁缝店的生意有些起色了。虽然布还是按“票”定量,但数量已增加了。人们光顾裁缝店的频率高了,裁缝店的老板也笑得越来越灿烂。

  八十年代以后,裁缝店的生意日渐火爆。那时,布票已逐渐成为收藏家们的囊中之物,布匹市场放开,人们做新衣的方式也愈发灵活。许多裁缝店也改善了自己的经营方式,把以往的来料加工转变为原料制作,顾客可以直接在裁缝店里选择自己中意的布匹、款式,或自己设计款式。裁缝店,成了当时最兴旺的服装汇集地。

  而如今的裁缝店,却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危机。成衣市场的繁荣及发展,对裁缝业形成了不小的冲击。位于南铁布料市场的一家服装店的农老板介绍道,南宁市服装批发市场的兴盛,直接导致了裁缝店生意的清淡。

  现在很多人图省事,喜欢到服装店直接购成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间接促进了成衣市场的繁荣。当然,老裁缝店的某些优势还是许多成衣店赶不上的:比如手工精细,款式灵活自由(还可自我设计),最重要的是量体裁衣,作出来的衣服有个性。因此,也有不少顾客“回归”裁缝店。

离开缝纫机的日子

你能不能用这条布再给我拼条短裤

(南国早报记者杨梅画)

  作为“老三件”之一的缝纫机,如今已在岁月的水磨轮中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它伴随着新中国建国50多年来人们穿衣的变化,其中的喜悦、憧憬令每个过来人都难以忘怀。

  对于从六七十年代过来的人来说,家里有一台缝纫机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特别是对那些置办嫁妆准备结婚的年轻人来说,缝纫机更被视为珍品。在南宁生活了几十年的罗女士说道:“我结婚的时候特别想要一台缝纫机,因为做衣服、补衣服方便。那时穷,根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上街买衣服。

  到了八十年代,“老三件”逐渐被彩电、冰箱、洗衣机这“新三件”取代。但缝纫机在家庭中仍有位置,只不过缝纫机除了脚踏式还有了电动式,人们衣柜里的衣服也慢慢增多了。九十年代以后,缝纫机开始淡出人们的生活。

  据南宁市百货大楼五金部的农经理介绍,1992~1993年是缝纫机销售最好的时候,最多的时候一个月能卖一车皮,相当于800多台,且多为批发生意,到了1997和1998年,销售量逐渐衰退,最差的时候一个月卖不出100台。

  目前缝纫机的接受群体大多在农村。农经理说,尽管电动缝纫机不断更新换代,但其销售额还是不太理想,买者大多为服装专业人士或缝纫爱好者,由于这些缝纫机功能多,大部分人买回去是用作刺绣,很少有家庭再用来缝衣服。

  南宁市民郭女士则感慨:“以前买衣车是为了做衣服和补衣服,现在到处都是服装店,什么式样的衣服都能买到,而且旧的还没去,新的就来了,哪用得上衣车啊?”

成衣市场风景独好

  “喜欢就试试”,如今卖服装的都爱这么说。

  有句老话叫“看人下菜碟儿”,而如今是买衣服也要看地方。“我喜欢在宽敞、明亮的服装店里买衣服,原因是呼吸畅快。”家住南宁市园湖路的陈小姐如是说。

  西北纺织工学院成爱武等教授于1995年所做的关于城市居民服装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显示,有32.1%的消费者在大型百货商场购买服装,在一般服装店购买者为37.6%,去价格低廉的服装批发市场的仅有13.8%,而在价格昂贵的名牌专卖店购买服装的仍有16.5%。由此可看出,人们在购买服装时,不仅追求服装消费的个性化,而且还注重服装购买行为过程的舒适环境体验。

  如今,南宁成衣市场也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1995年,南宁市专营上档次品牌服装的时装店只有20余家,到2000年已增加到近120家。而国际服饰专卖店如雨后春笋般开张,南宁服饰也开始与世界接轨,随着梦之岛、百货大楼北楼、民生路步行街的相继投入营业,更为众多名牌服饰店觅到了一块宝地。

  美特斯邦威、班尼路、几何空间等休闲服饰店纷纷亮相,同时也有BOSS、ELLE、ESPRIT等高档服装店的粉墨登场。明亮整洁的店面,再配以一款款靓衣,真是让人心动不已,直逗得你兜里的钱包往外跳呢。

  让我们来看看这组数据:1995年,南宁市居民人均衣着消费支出为313.42元,至2000年增长为424.47元。据服装行业人士介绍,南宁人如今的“购衣经”是:买美丽、买自信、买风格。衣服已不仅仅是保暖遮体之代名词,而是气质、品位和审美情感的体现。

 



评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