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中国棉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经贸司副司长马占平就此阐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全球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以后,世界纺织品贸易将最终实现一体化,中国棉纺织行业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对棉花产业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
他指出,目前我国棉花生产、流通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棉花生产不稳定,价格大起大落,直接影响了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和纺织企业用棉需求。马占平认为,我国棉花生产波动性一直很大,本年度全国棉花需求为730万吨,供需缺口达240万吨;预计全国棉花播种面积将达到8600万亩,同比增加900万亩,产量有望突破60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以上。他同时指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内产不足需的状况不会扭转。
二是棉花质量尚难得到有效保障。异性纤维偏多,虚高等级、标识不符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些问题在市场供求趋紧的背景下更加突出。
三是市场流通秩序混乱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市场体系不健全。另外,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监管难度较大。
为此,他表示,为促进棉花生产、保证纺织用棉,需要陆续实施以下主要宏观对策:
1、稳定发展棉花生产。继续抓好国内棉花生产,加强优质棉基地建设,健全和推广良种繁育体系,优化布局,逐步提高棉花综合生产能力。同时,研究制定棉农利益保护机制,制定棉花收购保护价政策,促进棉花生产稳定发展。
2、完善棉花质量保障体系,加强质量监督检查。要重点监督加工环节,坚决取缔小轧花机、土打包机;稳步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接轨、科学的棉花质量检验体制。同时,修订和完善《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棉花市场准入制度,加强市场监管。
3、适时充实国家棉花储备。为了增强国家对棉花市场的调控能力,应适时充实棉花储备。在下个年度棉花增产,在不加剧棉花供求紧张矛盾的前提下,把握好价格从国内外市场购进棉花补充国家储备。
4、充分利用国际市场,保证国内棉花供应。在国内棉花供需存在较大缺口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引导纺织企业选择有利时机和价格组织好棉花进口,补充国内缺口,满足纺织业的需求。
5、多渠道供应棉花收购资金。农发行在保证政策性信贷资金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市场供求、价格变化情况,采取灵活的信贷政策,保证棉花收购资金的供应。鼓励其他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按信贷原则,积极进入棉花收购领域,增加棉花收购资金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