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情 价情总览 纱线行情 棉花行情 化纤行情 面料行情 茧丝行情 化纤原料 其它市场行情 企业报价
纺织黄页 印染黄页 纺机黄页 针织黄页 丝绸黄页 化纤黄页 面料黄页 服装黄页 家纺黄页 棉纱黄页
知识技术 纺织基础 丝绸知识 印染技术 纺织标准 纺织技术 服装设计 化纤技术 纱线工艺
纺织资讯 服装服饰 综合资讯 海外资讯 科技信息 纺织证券 纺企动态

推荐给好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服饰与人:道家的“被褐怀玉”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章中说:“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怀玉。”这后四个字影响深远,不仅为数千年来道家学派所崇奉,而且还被许多无意注重着装或无钱供养服饰的文人奉为宗旨。

  被褐怀玉,意为不必像儒家那样讲求“文质彬彬”,只要“质”即可。真正的圣人穿着最低贱的粗麻毛类衣服,但他胸怀却高尚博大,心中似玉一般清明且可贵。对此,晋王弼注曰:“被褐者,同其尘,怀玉者,宝其真也……”;宋范应元强调其“外不华饰”;宋苏辙说:“圣人外与人同,而中独异尔。”近代徐绍桢说:“褐,毛布,贱者所服。圣人被褐怀玉者,不欲自炫其玉,而以褐袭之,亦求知希之意也。”

  从服饰文化学角度去分析老子的“被褐怀玉”,可以认定,道家从根本上否定甚至反对服饰的修饰作用,而强调内敛深藏的人的美质,“怀玉”的内涵心态恰恰与儒家“佩玉”的外显形式相对立。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必佩玉”和“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指的是具象的玉,是玉饰件,认为玉有诸德,正是君子所应有的。君子每日佩玉,以便提醒自己,一言一行都要像玉那样具备着仁、智、义、行、勇、辞的美好品质。而道家所提出的玉,是自然的人的纯朴心态,进而上升为高尚深远的未被人为世界所扭曲的人格精神。即使佩玉,也喜欢未经琢磨的璞玉。《庄子·马蹄》中说:“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白玉不毁,孰为珪璋?”反对像儒家那样人工制造礼器和玉饰件,因而破坏了物质的自然形态。

  老子在《道德经》第八十章中说到“小国寡民”时,专门提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也就是以其服为美,不必再去为提高服饰水平多费财力物力。

  《庄子》中“捉襟见肘”的故事为人所熟知。文中说:“曾子居卫,蕴袍无表,正冠而绝缨,捉襟而见肘,纳履而踵决。”但尽管曾子没有钱购买新衣,依然是“曳屣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虽然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可是在这里被庄子用来说明破衣影响不了人的美质。

  《庄子·山木》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庄子穿着一件粗布衣,而且上面打着补丁,鞋上的系袢没有了,用根麻绳绑着,就这样去见魏王。魏王说:“何先生之惫邪?”庄子反驳道:“贫也,非惫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敝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说明衣服破只是贫穷,并不是精神困顿萎靡,也就是说,圣人有德,不在衣饰如何。这是庄子学派的认识。

  如今有几人崇尚“被褐怀玉”?不会没有,但很少,因为社会节奏加快,人们见面匆匆判断也匆匆,某人衣着寒酸,首先就给人一个印象:混得不怎么样!当然也可以不在乎,不过有时确实耽误事儿。



评分:0